
- 遵守一句承諾 奉獻一份愛心(12月19日)
- 傳承《晉綏日報》的血脈(12月11日)
- 永遠懷念抗日老前輩嚴波阿姨(11月12日)
- 清華園里話傳承(11月01日)
- 永遠的思念(10月24日)
- 留住那段歷史(10月09日)
- 他說 — 為老區再拼搏一把(09月26日)
- 黑茶山下那片烈士家園……(09月25日)
- 永遠懷念晉綏老前輩莊靜阿姨(09月23日)
- 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傳播(09月18日)
興縣之興,興縣之美
發布日期:2019-12-30 10:37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作者:張艷

興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目前,已發現有人類早期遺存——石楞則仰韶文化遺址和碧村龍山文化遺址,其中:碧村遺址是第一次在晉西高原發現的龍山時期最大的石砌房址和城墻,入圍中國2015年十大考古新發現。“興縣”縣治始于北齊,當時稱蔚汾縣,后數易縣名,元末因戰亂導致民生凋敝,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稱興縣,取興盛之寓意。歷史上名人輩出,金代狀元劉海,清代名臣孫嘉淦、康基田,近現代開明士紳牛友蘭、劉少白等均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
興縣資源蘊藏豐富。境內已發現煤炭、鋁土礦、煤層氣、含鉀巖石等23種礦產資源。其中:煤炭預測資源儲量461億噸,鋁土礦預測資源儲量5億噸,煤層氣預測資源儲量2500億立方。經過近年來的開發,全縣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煤炭總產能達到2690萬噸。其中:斜溝煤礦單井產量1500萬噸,是全國單井產量最大的礦井。氧化鋁產能230萬噸,50萬噸電解鋁廠也已建成投產,煤層氣日產達到45萬方,煤電鋁氣材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體系逐步形成。
興縣農產品自然天成。興縣小米色澤金黃,米粒飽滿,口感細柔潤滑,富含鋅、硒、鐵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是上佳的藥食同源食品。興縣油棗含糖高、油性大、口感好,維C含量居各類棗之首,是具有藥用價值的功能食品,也是山西省十大名棗之一。興縣醋以純天然無污染的高粱為原料釀造,色質深紅、口感醇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氨基酸,深受消費者青睞。
興縣自然風光秀麗。興縣有植被茂密的天然氧吧——黑茶山,奇險秀絕的石猴山,望之蔚如層樓的石樓山,山間松柏蒼翠,四季景色各異,林間百鳥爭鳴,褐馬雞、金錢豹等珍貴動物出沒其間,讓覽勝者流連忘返。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興縣93公里,沿途風光獨特,處處皆美景。
興縣紅色底蘊深厚。1946年4月8日,我黨高級干部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和著名教育家黃齊生等由重慶去往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在興縣黑茶山遇難,史稱四·八烈士。革命戰爭年代,興縣曾以貧瘠的土地開荒100余萬畝,供養邊區4萬余名黨政軍人員;9萬人口的小縣參軍過萬,犧牲千余,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史,造就了興縣境內星羅棋布的紅色遺存,有據可查的革命遺址就有108處,廣泛分布在13個鄉鎮的70多個村。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興縣就有兩個。近年來,圍繞紅色旅游開發,重點打造了以晉綏革命紀念館為核心的蔡家崖和以“四八”烈士紀念館為核心的黑茶山兩個4A景區,開發了蔡家崖鄉宋家溝民俗文化游、黃河沿線休閑游、黑茶山生態游等一批集紅色文化與自然風光于一體的旅游景點,形成了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的格局。
本站編輯:杜瑞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