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走進晉綏 » 紅色興縣 »

銘記紅色歷史 傳承英烈精神——興縣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

發布日期:2019-08-22 11:09    來源:興縣新聞網    作者:馬志偉
興縣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4周年現場
    8月20日,興縣在惡虎灘鄉惡虎灘村358旅指揮部舊址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4周年活動,深切緬懷抗日戰爭時期犧牲在晉綏邊區120師將士,銘記紅色歷史,傳承英烈精神。
    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韓強少將,省軍區副政委劉興安少將,120師后代代表賀曉明、張新俠、王之等,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代表段曉飛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呂梁軍分區司令員周昌盛,原358旅、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73021部隊副政委范曉,市委史志研究室主任李鴻作,興縣四大班子領導,鄉鎮和縣直機關干部代表,社會各界人士及群眾代表等共計70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顒佑膳d縣縣委書記梁志鋒主持。
 興縣縣委書記梁志鋒講話
    守望歷史 面向未來
    1937年,賀龍師長和關向應政委率領120師挺進晉西北,創建了晉綏革命根據地,將士們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用鮮血和生命筑起了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的鋼鐵長城,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全中國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120師將士縱橫萬里,轉戰全國11個省,參加了陜甘寧、鄂豫皖、湘鄂贛等7個抗日根據地的開辟與鞏固,累計超過自身兵力的3倍,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他們功勛卓著、名垂千古。特別是358旅,716團的雁門關大捷,715團的齊會、陳莊血戰,以及婁煩米峪鎮戰斗、興縣田家會戰斗,359旅717團、718團的邵家莊、明鋪伏擊戰等著名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振奮了抗日軍民的士氣,堅定了抗日戰爭的信心,這些戰役青史留名、彪炳史冊。
參會人員列隊肅立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精神如山 重在傳承
    為了能夠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先烈遺志,興縣縣委縣政府在山西省軍區,呂梁軍分區的鼎立支持下,將位于興縣惡虎灘鄉惡虎灘村,曾經的358旅指揮部舊址進行了全面修復,目前,該工程全部完成,于今天正式開館。該館豐富的史料全面再現了120師358旅在興縣的戰斗歷史,這是對120師及老一輩革命家豐功偉績的不朽記錄,也是興縣又一寶貴的紅色資源,對傳承晉綏精神,繼承先烈遺志、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上午9時許,358旅舊址現場禮炮轟鳴,前來參加活動的干部群眾列隊肅立,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眾人心潮澎湃,現場群情振奮。
    我們要用行動告慰先輩  要讓歷史教化未來
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韓強少將講話
    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韓強在講話中指出,74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這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120師部隊進駐晉西北地區,積極發動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配合忻口戰役,組織雁門關伏擊戰等戰斗,連續收復晉西北七縣城,創立了晉綏革命根據地。在此期間,與日軍作戰2萬余次,斃傷日偽軍12萬余人,晉綏根據地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堅持敵后抗日的戰略支點,成為阻擊日軍西進、保衛陜甘寧、保衛黨中央的堅固屏障。
    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里,晉綏軍民同甘共苦、同仇敵愾,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形成了偉大的呂梁精神。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最好的清醒劑。韓強強調,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當年八路軍指揮戰員奮勇殺敵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他們不為官、不為錢,不怕苦、不怕死,只為人民謀幸福,為人民謀解放。他們很多人沒有活到勝利這一天,沒有來得及給自己樹碑立傳,也沒有機會返回家鄉光宗耀祖,他們穿著襤褸的軍裝,帶著滿身的戰火硝煙,消失在了帷幕的后面,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們這個黨,這支軍隊,這個民族真正的脊梁。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告慰先輩,讓那段歷史教化未來;我們要銘記先烈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我們要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把呂梁精神發揚光大,從120師先輩身上汲取奮發力量,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共同為推進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我們將不忘初心 擔當強軍重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73021部隊副政委范曉講話
    中國人民解放軍73021部隊副政委范曉表示,“作為358旅的傳人,非常榮幸重踏這片熱土,聆聽前輩的教誨,遙想崢嶸歲月,我的內心十分的激動。”
    “358旅成立到今天,歷經82個春夏秋冬,先后挺進西北,奔赴朝鮮,固守河南,移防杭州,戰場駐地在變,忠誠使命不變,特別是80年代以來,我們老山殺敵震南疆、98抗洪堵決口、08抗雪保家園、上海世博當衛士,南征北站,屢建奇功。這中間流淌的是我358旅聽黨指揮的紅色血脈,傳承的是我358旅能打勝仗的勝仗基因,展現的是我358旅作風優良的嚴格紀律。”作為358旅的傳人,范曉無比自信。
    他說,“現如今,我們的部隊已經完成了調整改革,練兵備戰風起云涌、劍指東南枕戈待旦,就在今年的夏天,我們剛剛打了一個演習的大勝仗,部隊士氣高昂,請老前輩們放心,請山西人民放心,我們定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征程上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
    這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我會;丶铱纯
120師后代代表、358旅旅長張宗遜上將之子張新俠講話
    張新俠是120師358旅旅長張宗遜之子,重新踏上父母戰斗生活過的這片故土,他心情格外激動,他衷心的感謝為舊址修復作出貢獻的同志。他說,“父親生前,不止一次提到興縣惡虎灘這個地名,不止一次提到在這里戰斗、生活的往事。”
    張新俠回憶道,1941年5月,358旅兼晉西北軍區第三軍分區機關和直屬隊從婁煩移駐興縣惡虎灘,在這里,旅部兼分區機關指揮各團和游擊武裝開展反“掃蕩”,保衛根據地,出擊敵占區,破擊同蒲路,一邊戰斗,一邊生產。我父親曾在這里指揮旅直機關和716團沖出日軍“鐵壁合圍”,挫敗日軍16旅團合擊晉西北黨政機關,打掉358旅的企圖,并在田家會村一舉殲滅村川大隊大佐以下500余人。
    張新俠激動的說,“今天我們來到惡虎灘,這里的鄉親們至今傳說著我父親“張大個子”帶兵打仗、我母親杜芳“搗錢錢”的往事,令我倍感親切。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的黨政軍領導及有關部門同志,經過多次考察和精心設計、施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即將到來之際,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中,修復了358旅部舊址,令我們深受感動。這里是我們父母曾經戰斗和生活的地方,是我們的又一個精神家園,我們會;丶铱纯!”
    抗戰精神是動力源泉  我們要爭當新時代先鋒
 120師后代為358旅舊址捐贈的抗戰歷史書籍
    活動現場,120師后代晉綏兒女為358旅指揮部舊址捐贈31冊珍貴的歷史書籍,書籍詳細記載了晉綏烽火歲月。隨后,韓強、賀曉明、周昌盛、張新俠共同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參加活動的干部群眾依次走進剛剛修復的358旅指揮部舊址進行參觀。
揭牌儀式
 參觀358旅旅部舊址
    358旅旅部舊址占地1600平方米,座北朝南,依山而建,為二層東西隔離上下臺結構套院。石券正窯洞、枕頭窯洞、尖山頂瓦房、石砌大門、圈石圍墻構成整個綜合院落。里面圖文與實物全面立體再現了358旅革命戰爭烽火歲月。
    興縣賀家會鄉黨委書記劉欣渭參觀后感觸頗深,“ 358旅舊址陳設布展全面豐富,真實再現戰爭年代的烽火歲月,我深受教育,心情非常激動和振奮,通過今天的活動,讓我們再次深刻緬懷革命先烈,回想革命前輩的光輝事跡,結合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活動,使我們能夠更好的傳承革命精神,積極主動的投身于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的各項工作之中,開拓創新,勇立時代潮頭,爭當時代先鋒。”
 
    本站編輯:杜瑞

欧美h版经典手机在线看

<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