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窯泥坯”到軍博(05月28日)
- 晉綏情懷和“智慧鄉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會工作回顧(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會工作回顧(一)(05月09日)
- 賀大姐和紅軍后代到盧氏(05月08日)
- 軍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軍將軍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歸來隨想!(04月18日)
- 祭父親(04月16日)
- 祭掃先烈有感(04月15日)
【尋找英雄】又是一年清明時 號聲響起 英魂歸來
發布日期:2019-04-04 17:56 來源:中青網 作者:李川
3月31日,26副安放烈士遺骨的棺柩靜靜擺放在晉綏解放區烈士塔前,2019年清明節祭掃先烈暨晉綏散葬烈士遺骸安葬及志愿軍烈士遺物安放儀式在山西省呂梁市興縣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 李川)又是一年清明時。3月31日,2019年清明節祭掃先烈暨晉綏散葬烈士遺骸安葬及志愿軍烈士遺物安放儀式在山西省呂梁市興縣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舉行,社會各界1200余人參加儀式。
近一年,在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呂梁軍分區、呂梁市興縣、離石區、臨縣、方山縣等地方黨委政府、人武部等多方積極協作下,又從呂梁市離石區、臨縣、方山縣、興縣等地尋找、收遷了26位烈士遺骸。
同時,在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為入朝參戰犧牲的原120師老部隊1軍7師19團114位烈士修筑了群葬墓,安放入朝參戰烈士遺物,立碑銘文以示紀念。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段曉飛表示,烈士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的根,把烈士裝在心里,我們才不會忘本,才知道我們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
“陵園內每一塊漢白玉墓碑就是一副不屈的脊梁,無名烈士碑上的五星實際上就代表著兩個字——‘不死’。”段曉飛說。 據悉,自2011年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落址以來,截止此次活動前,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已收遷安葬革命先烈629名,其中無名烈士525名,同時在英烈墻上鐫刻著1949位烈士的姓名、籍貫、部隊番號和犧牲時間。

社會各界1200余人參加2019年清明節祭掃先烈活動。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 攝

集合號聲中,烈士棺柩由禮兵緩緩抬入陵園。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烈士棺柩上覆蓋著鮮艷的國旗。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中共興縣縣委書記梁志鋒主持儀式。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 攝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段曉飛講述尋找、收遷革命烈士情況。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 攝

中共呂梁市委常委、呂梁軍分區政委張選致辭。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入朝參戰志愿軍老戰士胡立言回憶與烈士們共同戰斗歲月。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參加2019年清明節祭掃先烈活動的部分120師后代、晉綏兒女代表。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禮兵抬烈士棺柩走向墓冢進行安葬。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 攝

烈士棺柩靜靜安放在墓穴前。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安葬儀式后,各界代表向烈士默哀致敬。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一位群眾動情撫摸革命先烈墓碑。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中國人民志愿軍1軍7師19團烈士墓揭碑儀式。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中國人民志愿軍1軍7師19團團長康致中烈士之子康明在墓前祭奠父親。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中國人民志愿軍1軍7師19團烈士后代種下常青樹。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鳳凰嶺下,湫水河畔,一把“集結號”召喚革命先烈魂歸“家園”。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本站編輯 林子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