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大力弘揚呂梁精神(06月21日)
- 悼念王軍大哥(06月11日)
- “土窯泥坯”到軍博(05月28日)
- 晉綏情懷和“智慧鄉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會工作回顧(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會工作回顧(一)(05月09日)
- 賀大姐和紅軍后代到盧氏(05月08日)
- 軍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軍將軍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歸來隨想!(04月18日)
投筆從戎奮戰大青山-前言
發布日期:2018-12-01 15:20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朱治國
--成中師生游擊隊戰斗生活記
朱治國 編著

編者按:
81年前,一支由青年學生和教師組成的抗日武裝力量--太原成成中學師生游擊隊,在太原北日本軍隊占領太原前夕成立了。隨即這支隊伍劃歸了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領導,改稱為戰動總會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簡稱四支隊)。
80年前,這支年輕的隊伍編入了八路120師大青山支隊,從山西五寨出發,挺進綏遠敵后,參加創建大青山游擊根據地的斗爭。
當年參加游擊隊的師生共約300余人(其中教師18人、員工7人),至新中國成立時,幸存下來的不到30人。
《投筆從戎奮戰大青山-- --成中師生游擊隊戰斗生活記》的作者--朱治國前輩就是其中的一位幸存者。如今這位幸存者也遠離我們而去。
從今天開始,《紅色晉綏網》將選載《投筆從戎奮戰大青山-- --成中師生游擊隊戰斗生活記》。
謹以此書:
紀念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創建80周年,
紀念成成中學師生游擊隊成立81周年,
紀念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獻出生命的先烈們!
前 言
1937年7月7日,當瘋狂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大舉入侵我國,欲將我全中國變為其殖民地,國家處于危亡的緊急關頭,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太原成成中學,全校師生、員工、在校長劉墉如(子崇)為首的地下黨領導下,教員放下教鞭,學生放下書本,毅然投筆從戎,組成抗日武裝,參加這場偉大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支由青少年為骨干組成的隊伍年齡最大的不超過20歲,最小的僅12歲。成立時曾經得到正在太原與閆錫山商談合作抗日的周恩來副主席的批準,并得到中共華北局、山西省委和新組建的“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戰總會或動委會)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的有力支持。初成立時,以“東北義勇軍”為榜樣,定名為“成中抗日義勇隊”。撤離清源后,在磁窯村改名為“成中師生游擊隊”。明確歸動委會領導后,改番號為動委會(后改保安二區)游擊第四支隊。11月初,太原淪陷后,轉至晉西離石(呂梁地區)境內擴軍整訓。1938年2月中旬,開赴晉西北前線,在120師指揮下,參加粉碎日寇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收復五寨、寧武等七縣城的晉西北戰役,取得很大勝利。初戰即勝,全隊師生干部、離石擴大的新戰士受到極大的鼓舞。晉西北戰役后的1938年5月,部隊發展近700人,在五寨城整訓兩個月,形成了一支威武、正規、較有戰斗力的新形游擊隊。1938年秋初,奉命與八路軍120師李(井泉)支隊、動委會綏蒙工作團一起開赴塞外綏遠。ń駜让晌鞑浚⿺澈蟠笄嗌降貐^,創建抗日根據地。1942年春,并入大青山八路軍騎兵支隊的行列。
塞外大青山地區,地形復雜,冬季氣候嚴寒,蒙漢雜居、敵偽據點林立,敵強我弱,沒有可靠后方為依托,部隊在這樣一個特殊環境里堅持斗爭,幾乎天天需要行軍轉移,時刻準備戰斗。每年要應付十幾次敵偽聯合大小掃蕩,有一個時期還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摩擦作斗爭。成中游擊隊(四支隊)在綏蒙黨委領導下和全體八路軍將士一起,經八年抗日戰爭、四年解放戰爭的艱苦奮斗,足跡遍及大青山、蠻汗山、長城內外、內蒙草原,最后于1949年9月解放了綏遠全省。師生們實現了報效祖國的誓言,盡了國民應盡的義務。十二年來,他們中的大多數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全國解放后,部分幸存者,在內蒙古和全國各地黨、政、軍、工、商界各系統,參加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多年來,又有部分同志積勞成疾,病逝于工作崗位。當年參加游擊隊的師生共約300余人(其中教師18人、員工7人),在晉西北活動期間,調其他各部門工作和送延安后方學習的約占三分之一,進入大青山地區的有150余人。目前,對散布全國各地幸存的師生,尚無精確統計。據內蒙黨史研究室撰寫《大青山抗日斗爭史》的編者們稱:當年進入大青山地區的教師們、同學們都已年過古稀,進入八旬老齡,幸存者尚有十四人(到2009年末還剩6人)。均已離休,歡度晚年生活。
這支部隊人數不算多,能在號稱最艱苦的地區“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堅持斗爭十數年,實屬不易。特別是在國家民族處于危亡的緊急時刻,由十幾位文質彬彬的教師,率領一群稚嫩的青少年組成部隊,離開家門走出校門,冒著槍林彈雨去前線殺敵,確是難能可貴的。當時山西省尚在閻錫山封建軍閥統治下,我黨不能公開活動,成中師生們的壯舉,對山西的抗戰起了有力的號召和推動作用,在國內、國際引起強烈的關注。一個學校組成一支武裝在古今中外是沒有先例的。曾被黨的領導譽為“中國青年運動的一面旗幟”。是黨領導青年學生運動成功的一個范例。
筆者1937年10月參加抗日義勇隊,時年十五歲。在部隊時間一年零一個月后調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部工作。曾任戰士、班長、文書各數月,系低年級同學,文化不高,知之情況甚少,值茲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師生游擊隊成立73周年之際,緬懷先我而逝的老師、同學、戰友、烈士們,慰藉烈士親屬、啟迪后代、珍視史實,奮發圖強,加快祖國現代化建設,早日實現全面和諧的小康社會,為復興中國民族的偉大目標努力奮斗。憶往事草撰此文,以茲紀念。
年久日長,又加年邁記憶力減退,文中會有這樣那樣的不確切之處,敬希閱者批評指正。
鏈接:
朱治國(志國)簡歷

朱治國
1922年2月出生于京西宛平城(盧溝橋)內,原籍山西省榆次縣。1937年10月參加太原成成中學抗日師生游擊隊。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調綏遠大青山支隊司令部工作。除1943年7月至1945年8月曾在晉綏軍區興縣軍官教導團學習兩年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在成中師生游擊隊戰斗生活一年零一個月,以后一直在綏蒙軍區(大青山支隊)團以上司令部作戰股、作戰科任職。1952年7月調綏遠公安部隊任作戰警備科長。1953年7月調軍委公安司令部警備處任看守(罪犯)科科長。1958年12月調總參作戰部任副師級作戰參謀。從1938年12月至1980年5月一直在團以上司令部作戰部門擔任文書工作4年、參謀工作38年共計42年。1980年5月經總參領導批準榮幸地離職休養。安置于石家莊總參干休所。
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60年進級中校軍銜。1955年榮獲三級解放勛章,三級獨立自由獎章。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勝利功勛榮譽章。
資料提供:朱治國之子朱瑞平
本站編輯:林子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