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難忘晉綏 » 晉綏娃 »

戰地黃花分外香(二--上)

發布日期:2019-07-11 09:40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郭友蘇
-----郭維屏山西抗戰的生死劫難
    和平年代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努力奮斗。社會在前進,人類在發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前進中雖有不和諧、不平衡,不盡人意之處,但多為歷史積累遺留,而且都在逐步解決之中。“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和平年代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努力奮斗,是中國當今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社會前進發展中,必然遇到,但終能攻克,戰勝解決的。更是中共執掌全國政權,建立建設新中國后,“在西天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難的一難”。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國是必勝的。
      縱觀父親郭維屏革命戰斗一生的歷程,也充分印證了這一觀點。
      在“左”傾冒險主義統治下,中國革命處于最低潮。蘇區根據地損失百分之九十,白區城市損失百分之百,而后,紅軍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長征,全國到處一片白色恐怖。郭維屏冒著砍頭入監危險,迎著全國一片白色恐怖,于1934年7月,毅然參加推翻舊制度的中國革命,加入“非法”組織----中國共產黨。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親歷與日寇真槍實彈拼殺,親歷同國民黨閻錫山政權斗爭,歷經舊軍隊頑固派摧殘打擊,歷經漢奸、兵痞、土匪暗害搗亂。不怕苦難,不怕犧牲,英勇果敢,頑強斗爭。始終奮戰在最危險、最艱苦斗爭的第一線,始終保持旺盛革命斗志,始終保持堅定革命信仰,始終保持斗爭最佳狀態。想盡一切辦法,克服重重困難,堅決完成組織交給各項任務。建國后,他參加新中國建設恢復,參加大規模國民經濟建設,參加國防軍工尖端生產發展。經歷各次政治運動,遭受“社教”、“文革”等運動沖擊。特別是“文革”七年摧殘迫害,雖失去人身自由,但堅定信仰,堅持操守,堅守道德,堅信正義戰勝邪惡,堅信國家會繼續向好。迎來了粉碎“四人幫”勝利,迎來了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春天,繼續奮戰在國防軍工企業最前線。
      回顧中國近代發展歷程,回顧中國共產黨苦難、曲折發展史,回顧中共武裝奪取政權歷史道路,會發現歷史上無數次提及:山西和八路軍,山西犧盟會和決死隊。無論抗戰初期正面戰場,還是日寇南下全面侵華,抗戰期間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山西,都與山西的八路軍、犧盟會和決死隊有關。     
      山西是八路軍的搖籃,又是八路軍的發源地、立足地、發祥地。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通過山西才得以生存、發展、壯大。山西是八路軍開拓華北、華東、華中等根據地的出發點,是拱衛陜甘寧邊區和國統區的戰略屏障,是多種游擊戰法的發祥地、實踐地。更是日寇戰敗投降后,共產黨領導八路軍,進行戰略大反攻的總基地與總指揮部。山西是中國開展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是華北敵后抗戰的主戰場。是山西人民支撐、養育了八路軍部隊,八路軍也保衛了山西。山西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歷史性卓越貢獻永垂青史。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側而得名。山西地處華北西部,地貌總體屬黃土山地高原。山西北部地區比較寒冷,冬季漫長,寒冷干燥,春季日照溫差大,風沙多而干旱,不利莊稼成長。晉西北(晉綏)地區,崇嶺起伏,連綿不斷,地貌多丘陵、山地、盆地,丘陵占大部分,可耕種面積少。黃土高原,禿禿荒山,座座相連,十年九旱。缺少植被,風沙一起,遮天蔽日,地瘠民窮。
    1937年秋,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移師異地,前敵抗戰,三個師都有很多具體困難,但最艱難、最困苦的當屬120師,120師被分在晉西北(晉綏)地區駐扎。時任120師師長賀龍,看到晉西北自然環境,曾感嘆戲謔道:“晉西北,鬼都不下蛋的地方,閻錫山把我們派到這里駐扎”。地域環境之艱苦,可見一斑。另據1945年9月,抗戰結束時,總部對各根據地資料統計顯示:
    115師主力所在的山東根據地人口有2800萬人口;
    129師所在的晉冀魯豫根據地有2400萬人口;
    晉察冀根據地有2500萬人口;
    120師所在的晉綏根據地僅有320萬人口。
    1937年8月,八路軍進入山西時,三個師實力相差無幾。八年后,三個師所在的根據地,僅人口數量一項,就出現很大差異。問題主要根源:部隊駐扎地域的自然環境是否利于人類生存。同時也是多大的池子養多大的魚,多大的地盤養多少的兵。自然環境制約發展,生存條件決定一切。歷史就是這樣一路走來。如同現在的大西北,不能同東部沿海地區,來比較人口密度,比較人口流入流出,比較經濟發展指標。當然還有歷史積淀人文環境,以及政策扶持和人的因素等等,都無法提及與相提并論。      
    山西省陽曲縣,在古城太原北部,位于晉西北(晉綏)最南端。陽曲因汾河過境之曲而得名,是山西最古老縣份之一,史稱“三晉首邑”。陽曲縣東、西、北三面環山,扼晉要沖,號稱太原北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民國初期,山西省省會設在陽曲,地圖《中華民國全圖》,對陽曲標志的字體比太原大。陽曲縣地形地貌特點也是:山多、丘陵多、平川少。它是山西中南部地區人民,去內蒙古“走西口”的必經路線,也是晉南、晉察冀地區,通往晉西北(晉綏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北大門。
    忻口戰役后,日寇揮兵南下。他們為了永久統治占領山西,就要消滅山西的抗日部隊。而八路軍、犧盟會和決死隊等新軍,則是日軍最想要消滅的“敵人”。日寇采取“鐵壁合圍”、封鎖圍困等辦法,封鎖太原至晉西北(晉綏)的通道,封鎖必經之路的陽曲縣,在陽曲全面推行“強化治安”。到處建碉堡、筑崗樓,派重兵駐扎守護。把陽曲平川地區占領,又把通往山區交通要道的關口、山莊、窩鋪,建立碉堡與崗樓據點。日寇通過蠶食政策,分塊圍困,步步緊逼,把陽曲縣主要地區,幾乎全部占領。日軍裝備充足,戰斗力強,多年覬覦中華,軍事早有準備。中國軍隊裝備落后,戰斗力很弱,從無侵略外國的貪欲,善良恐日的情緒嚴重?谷斩窢幰恢痹诒粍又羞M行。如開展大規模陣地戰,實行硬對硬相對抗,已不適于華北抗戰。只有堅持持久戰,堅持全民抗戰,才是當時唯一出路。
    抗戰過程極其艱難困苦,抗戰勝利極其來之不易?箲鸾^非現在電視、網絡“抗日神劇”所描述,不是那樣簡單、詼諧、輕松、搞笑,是非常艱難、困苦、耗時、耗財、耗命的。一些不尊重歷史的人,為了博眼球,求收視率,置歷史史實不顧,隨意發揮想象,東拼西湊,胡編亂造,把一場侵略者大舉入侵,大肆搶奪中國人耕地,瘋狂屠殺手無寸鐵中國平民,瘋狂掠奪中國礦產、森林、資源,血淋淋犧牲3500多萬人民,毀壞幾百萬平方公里居所,奴役四萬萬人口,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的罪惡侵略,編撰成部落、族群之間的惡搞游戲劇目。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對歷史的不尊,對逝者的不敬。這是對正義與非正義,對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對傳統道德的踐踏褻瀆。從1874年到1945年,整個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把耗時八年(東北是十四年)之久的全民抗戰加以惡搞。“抗日神劇”置外敵入侵這一史實不顧,侮辱、搞笑抗戰祖先和英烈,抹黑中華抗日英雄歷史。宣傳抗戰詼諧、輕松、容易,吹噓我軍戰士人人武藝高強,貶低日寇個個草包廢物,日軍都是不堪一擊。誤導當今年輕一代和后人,實在有悖史實。牢記歷史,不忘史實,結束過去,開辟未來,實事求是,誠信立國;謴蜌v史本來面目,才是一個誠信國家,一個負責任大國與民族應有的態度。
     一、受命極端危難 奔赴險惡陽曲      
    郭維屏來陽曲抗日之前,陽曲曾發生過重大慘案。1938年2月,舊歷大年初三,縣政府警衛隊內收編的散兵叛變,致使縣警衛大隊隊長王春紅(江西籍老紅軍戰士)、縣委工作團長犧盟會陽曲分會特派員張秉國等4人被叛兵殺害。叛變的警衛大隊,裹挾一部分人員逃走。外來陽曲的干部被迫全部撤離,陽曲縣犧公聯合會(犧盟會與公道團合并為一體)停止活動,陽曲縣共產黨組織被迫暫;顒。
    1938年下半年,陽曲形勢更加險惡復雜。境內大部份抗日游擊隊經改編,隨八路軍主力部隊開走。陽曲縣地方黨組織及政、軍、群、統等,均被閻錫山政權和舊軍隊沖擊破壞。特別是1938年9月后,閻錫山當局重新接管陽曲,共產黨只能轉入地下,進行一些秘密活動。
    1939年3月后,日軍對陽曲反復進行“掃蕩”,瘋狂殘害人民群眾,襲擊屠殺抗日武裝力量,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使復雜險惡的陽曲形勢更加嚴峻。共產黨的地方組織與犧盟會、動委會等又遭嚴重破壞,秘密的中共陽曲縣工委已經撤銷,共產黨全部轉入地下。中共晉西北靜樂中心縣委,先后派兩任陽曲縣工委書記,秘密進行工作。整個陽曲僅有很少黨員堅持,陽曲革命進入歷史最黑暗的低潮。共產黨被迫活動在邊緣區域,而且經常變換居住地點。黨員相互之間聯系,除了假名字,就是一些代號來稱謂。所謂各個區域的某某組織,實際也是空架子。包括陽曲縣委書記,也只能以犧盟會的協助員身份出現。共產黨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整體形勢處于敵強我弱。
    1939年6月7日,八路軍358旅獨立一團,在陽曲西莊村召開慶功會,準備進行整訓。突然被從靜樂、太原、關口方向開來,計2000余日偽軍包圍。并有敵人三架飛機配合凌空轟炸,戰斗打了整整一天,八路軍部隊突出重圍轉移。我方干部、戰士犧牲100多人,當地群眾被殺害23人,燒毀房屋800多間,燒掉糧食500多石,搶走牲畜300余頭,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  
    在這樣陰云密布,險象環生情況下,郭維屏受犧盟會總會常委李力果委派,離開抗日烽火燃燒的神池大地,由犧盟會岢嵐中心區,調太原中心區工作,到陽曲縣開辟新的抗日戰場。1939年5月(郭維屏檔案記載時間),來到敵情復雜,詭異莫測的陽曲縣。他帶著上級囑托與歷史使命,帶著繼續隨時準備犧牲,隨時為抗日捐軀。帶領協助員蘇愛卿、趙都、郭良、王惠民等同志,來到已經一年多時間,沒有犧盟會特派員,沒有共產黨組織領導活動,敵情更加詭異復雜,抗日救亡已經偃旗息鼓,抗戰處于最黑暗最低潮陽曲縣,繼續挑起犧盟會特派員千鈞重擔。
    二、聚集革命力量 再造陽曲犧盟
1936年犧盟會徽章
    郭維屏一行來到陽曲縣,來到縣犧盟會駐地西溝村。西溝村現位于太原古交市偏西,在馬欄鎮西側,是屯蘭川上游的邊沿地帶,也是呂梁山脈的最邊緣區域。西溝村離古交不到二十公里,離交城縣最近,離陽曲縣城則很遠?箲鸪跗,西溝村隸屬于陽曲縣管轄。
    西溝村自然形成,傍山而建,北面是靜樂,西面是婁煩,東面是清徐,南面是交城。西溝村坐落在陽曲縣最西端的山腳下,曾被陽曲縣、古交市交替管轄。與西溝村毗鄰的營立村,抗戰時期曾是交城縣犧盟會駐地。華國鋒同志1940年曾在此駐扎戰斗,這里也是籌備交城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所在地。
    西溝村距郭維屏安息地----太原晉祠天龍山,直線距離大約40公里,站在天龍山頂,即可俯瞰西溝村。
    郭維屏來到西溝村,見到仍在繼續堅持的犧盟會人員,見到了協助員、秘書等各位同志。大家對他的到來非常高興,一是上級終于派來新特派員領導,結束了陽曲縣犧盟會沒有領頭人局面;二是對敵斗爭有了主心骨,革命斗爭有了新依靠,大家革命意志更加堅定。大家不僅欽佩有加,更掃萎靡不振低落狀態,又開始歡欣鼓舞,革命斗志更加旺盛。
    (一)智斗斡旋立足 艱難困苦抗日
    郭維屏來到陽曲,發現制約陽曲犧盟會抗日的首要問題,竟是犧盟會人員生存吃飯問題。
    和平年代人們衣食無憂,不存在挨餓與沒飯吃,更不知道沒飯吃挨餓滋味。但在上世紀初,特別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中國,國內軍閥混戰,華夏戰火不斷。整個國家物資極度匱乏,民眾生活極其困苦。糧食一直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根本食物?箲鸪跗,按照山西省政府安排,各縣犧盟會糧食由當地縣政府解決。陽曲縣由于縣犧盟會特派員被殺害,后續縣特派員一直派不過來,所以很長時間縣政府不給犧盟會撥付糧食。陽曲縣犧盟會,只能由協助員向所在地村閭長求助,每天以私人關系借給一些,勉強維持生存。
    了解情況后,郭維屏焦急又憤慨,立即到陽曲縣政府交涉。向他們說明情況,陳述解決問題理由。重申:犧盟會由閻司令長官親手創辦,閻司令長官親自兼任會長,閻司令長官對犧盟會十分支持,希望貴縣(政府)也要支持我們,按山西省政府部署安排,為我們提供必需的生活方便,解決犧盟會機關人員口糧。 
    他本著既要解決問題,又不能鬧僵關系,不破壞“統一戰線”的原則。經幾番艱難交涉,甚至發生激烈言辭交鋒,直至提出要向閻錫山進行控告,他們才答應幫助解決糧食。
    在1937年初,郭維屏曾在犧盟總會特派員訓練班學習。特派員學習結業下派各縣之前,犧盟總會發給每個特派員一張小卡片,卡片寫有閻錫山代號與化名,還有特派員真實姓名。要求如遇特別重大事項,特派員可與閻錫山本人直接聯系,可以揭發控告山西任何人。這是閻錫山授予特派員的“尚方寶劍”,也是閻錫山整頓吏治,治理山西官場惡習,革新山西新政的獨有舉措。舊官吏靜樂縣姚淳縣長,撿舉郭維屏把閻錫山下發100條槍,違規交與八路軍使用,造成閻錫山親自追查,轟動山西犧盟會的“靜樂事件”。郭維屏接到勘訊追查電報,連夜翻山越嶺,從靜樂趕赴太原,勇闖二戰區長官行營,在犧盟總會薄一波、牛蔭冠、雷任民等同志,和中共山西省工委秘書長、組織部長武永祥,鼎力支持幫助下。郭維屏慷慨陳詞,英勇無畏,終化險為夷,解決了“靜樂事件”。依靠的就是這個“尚方寶劍”。他見過大場面,經歷過大陣勢,有對答閻錫山高官盤詰問詢的經驗。因此,斥責陽曲縣舊官吏,也底氣十足,更氣度不凡。最終,在英勇無畏,理直氣壯,和斡旋努力下,舊官吏終答應供糧食給犧盟會,由各村公所對犧盟會予以撥付。解決了一年多以來以來,制約陽曲縣犧盟會,生存生活的糧食問題。
    糧食雖然解決,舊官吏內心很是不服,他們繼續暗中作梗。利用手中權力,把犧盟會救亡活動區域,分配限制在陽曲山區和偏遠地帶,用惡劣的環境折磨犧盟會。他們救亡活動環境惡劣,山巒起伏,交通不便,生活極其艱難困苦:
    1、食物短缺?h政府撥付糧食數量少,品種單一,只有些黑豆、舊小米、莜面和山藥蛋。郭維屏他們只好找些黑豆糝糝、糠炒面、苦菜、楊葉子補充。黑豆糝糝飯是把黑豆用水泡開去皮,將黑豆碾成小顆粒,添些水煮成黑豆干飯。其味道極其苦澀,既難嚥又難消化。黑豆糝糝過去用來喂牲畜,卻也成為犧盟會主糧。即使這樣,黑豆糝糝也經常短缺,大家只能采摘野菜與樹葉,喝黑豆煮的稀飯充饑。不像現在各種食品,主食、副食品種花樣繁多,應有盡有。
    2、沒有棉花布匹。不僅沒有食鹽、面堿、火柴,而且冬天沒有棉衣御寒,夏天沒有替換單衣,大家穿衣補丁摞補丁。郭維屏經常詼諧說:“我們是老虎下山一張皮”。由于人長期不吃鹽,走路也沒有體力。許多同志患上浮腫病,有的患上了夜盲癥,生活極其艱難困苦。雖然生活異常艱難,但大家斗志旺盛。為了抗擊日寇侵略,為了保衛家鄉,沒人計較生活艱苦,沒人考慮個人得失。更不怕流血犧牲,心甘情愿,自動自覺,為打鬼子奉獻個人一切。這與搞笑的“抗日神劇”大相徑庭?箲鹑藛T穿的不是綢緞衣褂,吃的不是大米白面和雞鴨魚肉,更不是動輒喝酒聚餐。在那個年代能夠生存生活下來,就已經相當相當不易。
    (二)培訓抗日骨干 重建犧盟組織
    他們在西溝村建立救亡宣傳室,通過刷寫標語、出墻報、集會演講、演戲、唱歌,擴大犧盟會在群眾中積極影響。利用各種傳播形式,向村民們宣傳抗日救亡。號召村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積極參加抗日組織犧盟會。說服地主與村民們合理負擔。幫助發展農業生產,改善村民生活。組織恢復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領導廣大農民群眾,團結富裕農民、地主與鄉紳,共同抗日救亡。
    在既沒有可用教材教具,又沒有辦公文具,更沒有辦公經費情況下,郭維屏用自己津貼購買宣傳用品,親自撰寫宣傳教材講義,自己動手刻鋼板、印材料。面對面向村民們講述日寇侵華罪行,陳述日寇在陽曲的種種暴行,宣講犧盟會組織宗旨,宣傳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動員地主、富農放眼長遠,舍棄眼前一些利益,開倉濟民,借糧食給農民度過春荒。組織犧盟會工作人員參加勞動,幫助村民發展農業生產,逐步贏得了廣大農民好感與信任。
    村民們信任犧盟會,踴躍參加犧盟會,犧盟會基層組織很快得到恢復。此項工作做法在其他各區、鄉、村推廣起來,各區、鄉、村都建立了犧盟會基層支部或分部。犧盟會恢復重建,猶如一團熊熊大火,把陽曲民眾愛國激情點燃,民眾抗日愛國熱情積極高漲。
    在駐地的西溝村,還開展了訓練犧盟會骨干村干部活動。
    他們先后在陽曲大川西溝村、胡家峪村、張家山村,舉辦組織三期犧盟會骨干培訓班。沒有食物食品,參加培訓的骨干們,就從家里背糧食參加培訓,大家混在一起吃搭伙飯。沒有干部群眾之分,沒有長官百姓之別,大家都一樣生活。都是生活沒有鹽,沒有面堿,沒有火柴,沒有調料,沒有蔬菜、沒有副食、沒有水果,更沒有肉類和食用油。在惡劣的的環境里,經常是水煮食物,或者把生面炒熟,就著涼水干吃炒面 。
    培訓班培訓干部40余天,培養出150多名骨干力量。生活環境雖然極其艱苦,但同志們抗日熱情高漲。大家刻苦認真,學習用心努力。培訓班的這些同志,后來都成為陽曲犧盟會骨干力量。
    胡家峪村訓練班張文選、雷治賢等骨干同志,在后來陽曲革命事業中,做出重要突出貢獻。特別是張文選同志,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曾任陽曲縣四區(大川邢家社一帶)區委書記。1941年9月,日軍包圍張家山村,喪心病狂的刺死、刺傷農民群眾。為保護群眾安全,關鍵時張文選挺身而出,大義凜然,勇斥責日寇:“不許胡來,我是八路”。被日寇抓到古交據點,慘遭各種酷刑,仍堅貞不屈,最后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二十一歲。
    這三期犧盟會骨干學員,在閻錫山發動反共“晉西事變”時,陽曲犧盟會與新軍決死隊攜手,共同武裝自衛反擊,在打擊頑固派、投降派,建立陽曲縣、區、村抗日政權,起到了儲備骨干積極作用。更為后來建立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積蓄革命武裝力量,打擊日本侵略者,直至取得抗戰勝利,打下堅實良好的組織人員基礎。
    薄一波同志建國后曾任國家財政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顧委常務副主任,2007年1月逝世。
    牛蔭冠同志建國后曾任江西省副省長、國家財政部副部長、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北京商學院院長,1992年5月逝世。
    雷任民同志建國后曾任國家內務部辦公廳主任、外貿部第一副部長與黨組書記,2005年1月逝世。
    武永祥同志曾任山西省工委秘書長、組織部長,1940年8月犧牲。
    三、職務掩護秘密 虎穴狼窩斗爭
    郭維屏來陽曲開展抗日,以犧盟會特派員身份出現,其他同志則以犧盟會工作人員出現。大家都不知道誰是共產黨員。當時的共產黨是在野黨,還沒有執掌政權,雖然實行國共聯合抗日,現實中,除陜北延安等極少數地區,整個共產黨在全國仍處地下狀態。即使是山西,這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開展較好的地區,蔣介石、閻錫山也不允許共產黨組織進行活動。1936年,薄一波主持犧盟會工作前,山西大多縣、市已沒有共產黨組織。特別是經過1928年、1931年、1933年、1935年數次大破壞,山西全省僅有正式黨組織聯系的黨員一百來人。其中在太原市有七十多名黨員,而且學生、教職員居多。即使在共產黨活躍的省立國民師范(郭維屏母校),包括郭維屏在內,約有黨員二十多人,整個山西盡是白色恐怖。白色恐怖時期,黨組織紀律要求,不得暴露黨員身份,不得隨意接轉組織關系,更不許黨員之間彼此橫向聯系。
    1939年1月,國民黨中央頒布《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對共產黨更實行殘酷鎮壓。1939年4月,閻錫山召開秋林會議,也積極部署反共。大敵當前,不御倭寇,同室操戈,相煎太急。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無論日寇占領淪陷區,還是國民黨政府國統區,以及中間地帶敵后游擊區,共產黨一直被國民政府宣布為非法組織,欲必除之而后快。共產黨員一旦身份暴露,輕則坐牢,重則殺頭。
    郭維屏黨組織關系在犧盟會太原中心區。他不能聯系陽曲地方黨組織,也不知道陽曲黨組織在哪。 初到陽曲特殊時期,沒有黨組織生活可過,沒有上級黨組織來領導,孤身一人,全憑信仰,依靠忠誠,堅持斗爭。既要防明槍,又要躲暗箭,還要提防“友軍”突下毒手。敵情形勢極其詭異復雜,終日與日寇“虎狼"相臨。他每時每刻緊繃神經,不敢懈怠,不敢大意,更不許出錯。在惡劣生存環境下,要與日寇、漢奸、土匪戰斗,還要與“友軍”斗勇斗智。
    那個特殊難忘的歷史時期,共產黨其他系統派到陽曲的黨員,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也都以犧盟會名義進行。只有犧盟會是當時“合法”組織。大家都打著犧盟會旗號抗日,都以犧盟會名義做掩護,“一頂帽子大家戴”,“一桿大旗眾人扛”,就是當時真實寫照。
    根據犧盟總會要求,犧盟會協助員、秘書和主任的工作,由犧盟會特派員直接安排。初始,郭維屏正常安排工作給各協助員、秘書、主任們,也包括協助員楊新同志。楊新1939年1月來陽曲,比郭維屏早四個月到這里。郭維屏不知道楊新是不是共產黨員,由于組織紀律所限,不能詢問對方政治身份。后來中共清(源)、太(原)、徐(溝)、陽(曲)中心縣委書記肖靖同志,專程來到陽曲縣,聯系郭維屏并接上組織關系。談完工作安排后,肖靖建議郭維屏,以后不要再安排楊新具體工作,他還有另外一些事情要做。郭維屏此后,就不在安排楊新具體事務。郭維屏與楊新彼此心照不宣,按照上級新的部署,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有次,郭維屏看到楊新在與一位八路軍竊竊私語。事后得知,那位八路軍叫毛少先(毛碧浩),曾擔任過陽曲縣游擊隊支隊長,現已調回八路軍主力部隊,他們談的就是研究如何壯大八路軍。郭維屏有些不解,向楊新問道:“閻錫山不是早已下令,停止擴大八路軍了嗎?”。楊新笑著回答“是啊,咱們不是搞擴軍,這是(搞)歸隊呀,把在八路軍里當過兵,后來回家回鄉的,經過說服教育,動員他們自覺歸隊,重返抗日前線。這種說服教育工作,就是歸隊運動,這些日子就是這樣執行的。”
    郭維屏很欣賞楊新的做法,感覺這個辦法很好,能在閻錫山眼皮底下,悄悄把擴軍工作搞活搞好,就積極配合楊新一道進行開展。一次,他們在陽曲某村,動員三個原八路軍戰士歸隊。因村中族長作梗,有戰士猶豫不決,無法再回部隊。說服工作作了不少,族長就是阻撓,雙方尷尬起來。郭維屏起身活動身子,在院里緩緩踱步,見老槐樹麻雀嘰喳直叫,掏出手槍,隨手一槍,麻雀中彈跌落下來。村族長大驚,連說八路軍長官好神槍,百發百中,跟著八路軍肯定錯不了,娃娃們還是回隊伍吧。這三名戰士又重新歸隊了。
    郭維屏與楊新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幫助,把陽曲擴軍搞的扎扎實實。短短幾個月,毛(少先)支隊就把一批又一批的兵源,陸續送到主力部隊。這在當時閻錫山明令禁止情況下,還能為八路軍繼續擴軍招兵,在晉西北,在整個山西,都是無法做到的。這是陽曲抗戰擴兵工作新創造,也是郭維屏與楊新聯合攜手,機動靈活地應對閻錫山政令,共同完成上級任務,為壯大八路軍隊伍,做的新貢獻。
    李力果同志系陜北開明紳士李鼎銘之子,建國后任唐山市委書記,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59年5月13日病逝。
    楊新同志建國后曾任西昌(四川)省昌都地委第一書記,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二機部)干部司司長,國家第五機械工業部(五機部)政工組組長(政治部主任),1974年2月逝世。
    四、晉西北敵情詭異 救戰友奮不顧身      
    抗戰初期,閻錫山也是支持八路軍開展各項工作。他請八路軍來山西,是用八路軍軍事力量,保護他的山西地盤,保存他的晉綏軍實力。八路軍在前線與日寇廝殺,他對八路軍卻心存顧慮。他既用八路軍替他敵御日寇,又防備八路軍占他地盤。矛盾心里雖然糾結,總體上還是給予很多必要幫助。隨著抗戰形勢發展,特別是八路軍開赴山西,實行獨立自主游擊戰、運動戰,開展廣泛的人民戰爭,英勇打擊日寇侵略者,陸續收復一些曾陷落的地域。閻錫山舊官吏逃跑后空白區域,八路軍委派一些縣長。民眾支持擁護八路軍,八路軍隊伍發展也很快。閻錫山擔心自己地盤受損,覺得請八路軍來山西,搞“守土抗戰”,自己要吃虧。擔心自己對犧盟會、決死隊組織要失控。隨著中央軍與日軍戰事接連失利,閻錫山悲觀情緒逐漸增加,產生了妥協投降日軍想法。閻錫山主觀上也由聯共抗日,積極發展決死隊新軍組織,轉為排擠八路軍,瓦解限制決死隊新軍隊伍。而且,日寇對閻錫山誘降活動一直秘密進行,他們利用閻錫山曾經留學日本,通過各種關系渠道,勸說拉攏并誘降閻錫山。閻錫山也派人與日寇秘密接觸,達成了準備投降協議,欲將晉綏軍改編為“中國抗日忠勇先鋒軍”。日軍承諾,將晉綏軍將領私人住宅與財產完全予以歸還,日軍負責提供給閻錫山晉綏軍所需槍支彈藥,幫助鏟除消滅八路軍、犧盟會、決死隊等閻錫山遂由抗戰初期的聯共抗日,逐步發展到反共降日。“秋林會議”是關鍵轉折點。秋林會議后,閻錫。山積極準備力量,尋找各種機會準備“解決(消滅)犧盟會和新軍”。閻錫山在秋林會上,大肆宣揚“不能說汪精衛先生是漢奸”,未來是“中日不議而和,國共不宣而戰。”散布要“防止下雨,準備雨傘”等露骨投降反共言論。并唆使其黨羽在下面四處散布,“犧盟會是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倡言取消犧盟會、取消決死隊、取消抗日群眾團體,要“恢復到抗戰前”的樣子。甚至公開提出了要“困死 八路軍、餓死八路軍、驅逐八路軍”等反共口號。 
    1938年日軍占領武漢后,改變侵華方針,對國民黨實行誘降為主,進攻為輔,分裂抗日陣線,瓦解全民抗戰,主要矛頭指向抗日民主根據地。國民政府政策也隨之發生變化,轉向消極抗戰。1939年1月,國民黨召開五屆五中全會,確定將其政策重點,從對外轉向對內。確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針,制定一系列反共具體辦法。從軍事上、政治上,向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武裝力量發動進攻。國民黨頑固派,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意圖消滅共產黨,消滅其抗日武裝力量,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慘案,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在山西就是要消滅犧盟會,消滅決死隊等新軍組織。
    決死隊是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總隊的簡稱。是 1937年七.七抗日戰爭爆發后,犧盟會在山西組織的第一支革命武裝。這支新型抗日革命武裝,同犧盟會(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一樣,名義上歸屬閻錫山領導,表面上是閻錫山的軍隊,實際上一直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產物。犧盟會與決死隊就是一家。
    決死隊的組建和犧盟會一樣,都是在山西國民師范禮堂成立。決死隊又稱新軍,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在山西犧盟會基礎上組建成立。初時,只有1總隊,到1938年上半年,發展成為4個縱隊。后來包括“工人武裝自衛旅”、“暫編第一師”、“政治保衛旅”、“保安旅”,以及犧盟會領導建立的各地游擊團、隊、自衛隊等革命武裝,共有9個旅50個團,總兵力7萬余人的新軍隊伍。決死隊成員,一半由國民兵軍官教導團和軍政訓練班改編,一半是太原失守后新招收人員。前者都是富有民族意識、熱心抗日的知識青年,后者都是有覺悟、決心犧牲救國的優秀工農分子。決死隊成立伊始,全部實行政治委員制度。這種制度,除去八路軍以外,在其他軍隊中是很少有的。決死隊里政工人員,大都是共產黨員,隊員全是犧盟會會員。即使在舊軍官當中,近半數成員以上,也是犧盟會會員。因而,決死隊是犧盟會自己的武裝,是以犧盟會政治綱領武裝起來,抗日殺敵的一支人民軍隊。
    秋林會議結束,閻錫山秘密授意屬下,調訓各地軍、政、民骨干,收買一些失意分子,尋機滋事,制造摩擦。在各地建立“敵區工作團(敵工團)”、“政治突擊團”、“山山鐵血團”等暗殺組織,伺機準備摧毀打擊犧盟會,消滅決死隊新軍等抗日力量。這股蓄意妥協投降,預謀制造摩擦的陰風,在陽曲縣則更有另外一番表現。
    (一)、“友軍”借機發難 槍口直指犧盟
    1939年12月某日下午。閻錫山軍隊暫二旅十幾名戰士,全副武裝,殺氣騰騰,突然闖入陽曲犧盟會駐地。聲稱奉暫二旅薛文教旅長手諭,帶特派員郭維屏,到暫二旅旅部問詰。此時,郭維屏因下鄉村活動,未被他們未抓到,于是抓走一名犧盟會協助員。抓人理由:陽曲縣犧盟會與精建會(閻錫山1939年6月,在各地成立的特務機構),雙方合辦小報有消息報道失實,給暫二旅名譽帶來損失,必須有人為此負責。 
    事情引起系縣犧盟會一文書,到古交鎮辦事,聽暫二旅人員講:“暫二旅靳軍需(官),于某月某日投敵(日寇)”。文書聽后經未核實,就在犧盟會、精建會合辦小報,刊發此款消息。不料此事發酵,暫二旅旅長薛文教借題發揮,矛頭指向犧盟會特派員郭維屏。
    郭維屏覺得暫二旅雖是閻錫山地方保安部隊,抗戰期間,也算犧盟會和決死隊友軍。即便一條地方油印小報消息失實,不至于全副武裝抓人,更不應來抓特派員本人。處理小報報道失實,辦法多種多樣,最多發個來函致歉,糾正失實即可。況且,小報系犧盟會與精建會合辦,出現問題理應雙方共擔。不該只抓犧盟會一方,對精建會則不管不問。而且把抗日組織犧盟會人員,當做罪犯處理,協助員被關押在旅部禁閉室。
    現實中,犧盟會與暫二旅又互不隸屬,各有上峰主管。發生糾紛,本能商談解決;即使協商不成,也應通過各自上峰解決,F在,突然武裝抓人,顯然蓄謀已久,是故意尋釁,故意制造摩擦,故意破壞抗戰的漢奸行為。暫二旅旅長薛文教,曾做過“山西第八行政區行政督察副專員兼陽曲縣縣長”是鐵桿反共、反犧盟會份子。他不許陽曲縣有共產黨組織存在。他一直對郭維屏恨之入骨,恨他把陽曲縣犧盟會恢復重建,恨他在陽曲縣縣政府,為解決犧盟會糧食問題,當眾批評斥責自己,使自己威風顏面掃地。薛一直懷疑郭維屏是共產黨,只是礙于沒有證據,無法動手謀害。此前,陽曲縣發生的共產黨組織遭嚴重破壞,縣委工作團團長、犧盟會特派員被殺害,縣警衛大隊叛變動亂等,一系列惡性恐怖事件,都是薛文教策劃和實施。                                                   
    想到這里,郭維屏頓覺問題相當嚴重,必須采取緊急措施:
    1.即刻派人向犧盟會太原中心區,口頭報告陽曲發生緊急情況;
    2.立即與距縣犧盟會最近的決死四縱隊聯系,請求派兵支援;
    3.布置犧盟會人員,做好危機應變準備,不與暫二旅人員正面接觸;
    情況上報后,上級立即批準郭維屏的緊急處置辦法,并著郭維屏即刻轉移,轉到八路軍工作團駐地暫避,確保郭維屏人身安全。
    郭維屏謝絕上級對自己的關愛,決心繼續堅持崗位,與大家共度危機。他們立即分頭行動,一方面,著專人起草書面緊急情況詳細上報;另一方面,向決死四縱隊請求部隊武裝支援。
    郭維屏親來到決死四縱隊十九團,找決死十九團團長馮基平同志,說明情況與事態緊急,請求給予部隊支援,要率隊進行武裝示威。馮基平同志是老熟人,郭維屏組建并兼任過支隊長的----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在1938年3月,與日寇進行晉西北的虎北戰斗后,就整體編入決死四縱隊十九團。(十九團最后幾經轉換隸屬,被編入解放軍四大野戰軍主力部隊第一軍第一師)。馮基平聽聞情況,認為問題相當嚴重,感覺薛文教確系制造摩擦。根據黨中央打頑固要“有理、有利、有節”和”針鋒相對原則,同意借部隊給郭維屏,到暫二旅進行武裝示威,并且也做好應急與接應戰斗準備。
    次日上午,郭維屏率決死十九團兩個連,近300人隊伍,同決死十九團楊教導員一起,來到暫二旅旅部,進行武裝抗議示威。戰士們精神抖擻,步伐整齊,高唱決死隊隊歌《抗敵決死進行曲》:“把刺刀上起來了,把槍口瞄好準,向前,向前,在戰場上,我們永不后退------”。郭維屏與楊教導員并肩走在隊伍最前面,雄赳赳,氣昂昂,斗志極其旺盛。部隊來到暫二旅旅部門前,郭維屏領喊著一二三四的口令,戰士們齊聲積極響應,高聲呼喊“一二三四”。兩連的決死隊戰士,邁著整齊有力步伐,隨著鏗鏘有力呼聲,圍著暫二旅旅部,由南向北兜了一大圈,又從東向西兜了一大圈。整個示威隊伍,圍繞暫二旅旅部,來來回回,整整兜大圈,進行武裝示威。引得很多圍觀群眾,放下手里活計,前來駐足觀看。見暫二旅亦沒有任何反應,郭維屏他們即率隊返回決死十九團駐地。      
    由于進行武裝示威,局勢沒有進一步惡化,反而得到初步緩和。暫二旅再無人過來搗亂,一切就像什么也沒發生。
全國抗戰爆發后,由薄一波創建的以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為骨干的山西新軍。
    (二)“友軍”再施陰謀  康世恩虎穴救友
    一星期過后,暫二旅又派人來到犧盟會駐地,說請郭特派員到旅部,把扣押的犧盟會協助員領回。郭維屏知道此中必然有詐,事情不會那樣簡單。但如果他不去暫二旅,被關押同志何時才能釋放。思來想去只能置個人安危不顧,只身單人來到暫二旅。到達暫二旅旅部后,郭維屏也被軟禁扣留。
    獲悉郭維屏特派員被暫二旅扣留,犧盟會總會和太原中心區,很是意外震驚。太原中心區負責人康世恩,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專題研究陽曲突發事件。
    經研究,康世恩作為犧盟總會領導親自出面,專赴暫二旅旅部,向薛文教進行當面交涉,力爭陽曲突發事件和平解決。
     八路軍戰士荷槍實彈緊急出動,列隊疾步穿過觀音堂的門洞,奔向戰場。      
    為提高勝算力度與把握,康世恩先到了關頭村。來到決死四縱隊駐地,同決死四縱隊雷任民縱隊長,專題商量具體營救方法、步驟,也做了最壞的應急應變軍事準備。研究商量后,由康世恩攜雷任民縱隊長寫給薛文教的親筆信,孤身獨自一人,來到暫二旅駐地天池川。
    見到薛文教,康世恩遞交了雷任民親筆信,嚴厲斥責薛文教所作所為。陳述相關利害后,警告薛文教:“你們所作所為是制造摩擦,是典型破壞山西抗戰事件。為此,我將專程向閻司令長官控告。此事如果處理不好,不僅對陽曲抗戰不利,更破壞閻司令長官整體部署。我們犧盟會念你也是友軍,此次專來告知,勿謂言之不預也。將來,閻司令長官饒不了你,犧盟會、決死隊饒不了你,何去何從,一切由你承擔”等等。
    薛文教自知理虧,感覺下手確實過急過早。閻錫山正式命令尚未下達,就動手抓犧盟會特派員,事情一旦發酵,破壞閻錫山整體安排,他的確承擔不起。此外,決死四縱隊戰斗力強悍,雷任民縱隊長威名大震,陽曲周邊還有其他新軍,以及八路軍等多部隊,他都不敢輕視小覷。加之康世恩同志,言辭犀利,態度堅決,正義凜然。薛文教見勢不妙,只好把被軟禁的郭維屏,連同扣押的劉協助員,一同予以釋放。
    這是郭維屏山西抗戰陽曲縣遭遇的第一次生死劫難。  
    離開暫二旅,康世恩囑咐劉協助員,不要著急回家,先到親戚家暫避一時,以后再聯系。然后,與郭維屏一并離開暫二旅。路上,郭維屏詢問康世恩情況,康世恩只說“快走,趕快走。”郭維屏接過康世恩帶來的另一匹馬,二人上馬,疾速狂奔。大約跑了三十多里,來到一個山梁下,相靠著坐下休息,他們一邊擦著汗水,一邊交談?凳蓝鬟@才告訴,山西最近發生的許多新情況。
    日寇對閻錫山誘降已經奏效。閻錫山籌備反共、反犧盟、反新軍步伐正加快進行。十一月底,閻錫山向舊軍各部傳達指令,部署準備向新軍和犧盟會進攻,只待正式命令下達,即一起立即動手。騎一軍、三十三軍已集結待命,依城筑堡,荷槍實彈,便衣密探,遍布四野,緊盯犧盟會、決死隊和八路軍。
    近一時期,駐晉西北興縣、岢嵐的新軍暫一師四十四團二營叛變;閻軍六十一軍、十九軍,已向新軍小部隊和犧盟會政權進行襲擊;晉南地區大寧、蒲縣、臨汾、洪洞、趙城的縣政府、犧盟會駐地被閻軍搗毀;晉東南地區犧盟會干部群眾一千多人被殺害。摩擦事件不斷升級,屠殺事件不斷發生。
    決死四縱隊雷任民從延安回來后,傳達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關于打頑固最新指示:“天下大亂,各自為王”,“斗爭要有理、有利、有節”,要大家從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開展反頑固斗爭。決死四縱隊黨委已決定,將分散在汾陽、交城、文水等各地部隊,集中收攏,向一二〇師三五八旅靠近,將在交城的軍政干校黨員也全部撤出。
    康世恩說:“薛文教在陽曲舉動,是按閻錫山整體部署進行,但閻正式命令還沒到達,他行動過急過早。在來陽曲路上,我看見有閻錫山隊伍調動,沿途崗哨盤查也比往日要多。趁閻錫山的命令還沒下到暫二旅,我趕過來到陽曲,就是接你一起走。目前,薛文教對你只是軟禁扣留,還不敢把你咋了,(他)還不到公開與決死隊撕破臉,我又有雷任民給他的親筆信,他沒理由不放你走?烧l知道閻錫山命令甚時候來呀,一旦閻錫山命令下來,雙方肯定交火,到時我們都走不了啦。所以我只能說快走、趕快走,咱們一起離開危險地方。
    聽聞康世恩同志介紹,郭維屏驚出一身冷汗 。幸虧康世恩同志來的及時,有雷任民縱隊長寫的親筆信,有決死四縱隊威力的堅強后盾;還有康世恩機智果敢和大無畏精神,康世恩言辭犀利,態度堅決,正氣凜然。否則,自己定被薛文教扣留直至殺害。
    郭維屏與康世恩相識于神池?凳蓝髟撬房h犧盟會特派員,楊華甫(女)同志是朔縣協助員。他們都是犧盟會初創時期參加的老會員。犧盟總會剛成立時,分為:晉北、晉東、晉南、晉東南四大中心區,共有二十幾個縣,后來陸續發展成十個中心區,總計有一百零三縣。在岢嵐中心區,郭維屏與康世恩等十幾個特派員,經常在一起開會,一起學習討論,一起生活吃住。與動委會在一起活動,共同圍在動委會主任續范亭將軍身邊,接受續范亭教誨人生,聆聽續范亭講日本歷史傳說,享受續范亭說三國演義故事,與大家一起開玩笑,沐浴著革命隊伍的真誠與平等。郭維屏與康世恩、楊華甫二人都很熟悉。
    1980年12月,父親郭維屏帶我去北京康世恩、楊華甫家里去看望。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康世恩,與郭維屏長談了兩個多小時。談話中間,秘書兩次抱著厚厚的文件材料進來,都被康世恩伯伯揮揮手退了下去。當他們回憶起陽曲這段難忘的經歷,都異常興奮激動,噓唏不已,連呼“好險,好險”?凳蓝鞑貞浧甬敃r脫離險境后,他們在鄉村路邊一間小飯店,吃火燒(燒餅),喝羊雜割湯,一起慶祝脫險,在湯里放了好多的辣子,冬日里吃的渾身冒汗時,又都愜意的哈哈大笑起來。
    1991年9月郭友蘇與原國務院副總理、中顧委常委、國務委員康世恩合影。
    續范亭同志,著名愛國將領,早年參加孫中山的同盟會,辛亥革命任革命軍山西遠征隊隊長,后組織西北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后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二混成支隊參謀長、第六混成旅旅長、國民軍軍政學校校長;"九一八"后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要求抗日,1937年9月,任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與共產黨人合作創建山西新軍,1940年任晉西北行政公署行署主任、晉西北軍區副司令員,1947年9月病逝,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馮基平同志建國后曾任北京市公安局長兼副市長、市委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等職,1983年逝世。
     雷任民同志建國后曾任內務部辦公廳主任、外貿部第一副部長與黨組書記,2005年逝。
     康世恩同志建國后曾任石油部部長、燃化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經委主任、國務委員、中顧委常委,1995年4月逝世。
     楊華甫同志系康世恩夫人,建國后曾任石油部化工設計院政治部主任,1993年逝世。
     五、打頑固獲勝利  薛文教被擊斃
    晉西事變前夕,肖靖同志來到陽曲,宣布地委最新決定:為適應打頑固斗爭需要,便于集中領導開展工作,對陽曲、交城行政區劃,進行部分調整:將陽曲大川一帶村莊,劃歸交城,將交城獅子河一帶村莊,劃歸陽曲。八路軍工作團駐在大川瓦屋溝,郭維屏也準備率領大家,移住瓦屋溝附近胡家峪村。
    1939年12月下旬,天氣特別寒冷。郭維屏接到緊急通知,要他帶領協助員楊新,立即到彭(紹輝)358旅,獨立二團一營駐地開會。會議特別強調,不準派人代替,不準攜帶隨員,不準遲到。
    他們即刻上路,小跑著趕赴會議場所。在路上邊跑邊交談,都感覺此次會議非同一般,應該有重要戰斗任務領取。跑走之間,烏云密布,冷風吹來,頃刻間,天降鵝毛大雪。他們沒有冬裝棉衣,穿著單層布衣褲,小腿綁著綁腿布條,被風吹得瑟瑟直抖。二人相跟著快跑,邊跑邊議論,靠跑步抵御風寒。迎著漫天大雪,想著重要戰斗任務,興奮地的參加緊急會議。   
    緊急會議指出,受閻錫山命令,晉西北趙承綬、郭宗汾開會,部署圍殲晉西北新軍。暫一師師長續范亭,堅決反對內戰,毅然退席,并把計劃內容告知我們。閻錫山為投降日本,掃清前面障礙,決意消滅決死隊,取消犧盟會和動委會抗日組織,現在已經開始動手。閻錫山已宣布決死二縱隊為叛軍,正組織隊伍進行“圍剿”。他配合蔣介石第一次反共高潮,動員6個軍兵力,首先進攻駐在晉西的決死二縱隊,接著向新軍其他各部隊展開全面進攻。在晉西北地區,調動騎一軍、三十三軍、游擊三師、暫一旅等,企圖消滅決死四縱隊、暫一師、工衛旅。會議要求大家提高警惕,立即向八路軍駐地靠攏,防止敵工團、精建會等特務組織暗殺破壞。同時要求做好反頑固斗爭各項準備。會議指出,即將到來的1940年,將是抗戰以來最困難的一年,號召大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迎接最困難、最艱巨的考驗,奪取反頑固斗爭的完全勝利。
    會后,按照八路軍工作團要求,郭維屏他們攜帶隨身武器,立即奔赴瓦屋溝集中,執行新的緊急任務。
    到達瓦屋溝,已有二〇三旅工作隊周洪濤(后任太原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1940年6月犧牲)、徐光遠(后任文水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犧牲)等十余名同志先期到達。大家高興的你給我一拳,我給你一拳,彼此開心的關切問候對方情況。期間,陸續又有清(源)、太(原)、徐(溝)其他地方干部到達,總共有二十余人,當晚集中在瓦屋溝待命。
    半夜時分,哨子吹響,大家緊急集合,大家都沒有手表,只能按照天色估計時間。清(源)、太(原)、徐(溝)、陽(曲)工作團肖靖同志講話,宣布此次任務,到清(源)、太(原)、徐(溝)、邊山,打擊活捉頑固分子。這次緊急行動,就是反頑固、打頑固斗爭,是全晉西北統一行動,必須服從命令聽指揮,加強組織紀律性,不準個人單獨行動。
    大家興高采烈,摩拳擦掌,情緒亢奮,在夜色中向清、太、徐、邊山方向前進。黑暗之中,清、太、徐、邊山方向傳來捷報,那里的頑固分子已全部被殲滅,剩余已經被俘活捉,戰斗由獨立二團一營解決。大家停止向清、太、徐、邊山前進,又繞道古交向河口鎮進發,準備到(舊)陽曲縣政府所在地,去摧毀(舊)陽曲縣縣政府。 
    天將亮,從陽曲方面傳來勝利消息,除(舊)陽曲縣縣長外,頑固分子等都全部被捉。被俘人員包括精建會特派員馮建章,以及(舊)縣政府一些普通工作人員。天大亮后,大家返回部隊駐地。此次共俘獲頑固分子一百多人,這些人在大街排隊站立,一個個垂頭喪氣,正在等候處理。肖靖同志說,(舊)太原縣縣長最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派員將其押赴清、太、邊山,實行鎮壓槍決。 
    陸續又得到一些消息,決死四縱隊隊長雷任民、獨七旅政治部主任李力果、二0三旅政治部主任劉玉衡,以及其他領導金敏、劉仰嶠等召開緊急會議,各團同時行動,一舉逮捕四縱隊里所有舊軍官。在舊軍官處所,搜出閻錫山授予的委任狀,“忠勇抗日義勇軍”印章,以及其他文件材料等。二〇三旅抓獲并處決反動軍官劉武銘。戰斗沒有結束,古交、河口方向仍是炮聲隆隆。大約十點左右,炮聲漸漸稀疏。二〇三旅偵察員報告,工衛旅22團和358旅獨立一團一營,相互配合在三縣嶺一帶,反擊薛文教暫二旅,暫二旅1500余人已被打垮,旅長薛文教率殘部逃走。陽曲反頑固斗爭基本取得勝利。1940年1月23日,雙方發生激戰,趙承綬騎1軍幾乎覆滅,郭宗汾33軍損失過半,舊軍全部退出晉西北,從此晉西北完全被共產黨掌握。
    1940年1月30日,八路軍129師386旅和385旅各一部,組成追捕隊,連夜長途奔襲百余里,在榆次東南上下黃彩地區,終將暫二旅薛文教殘部追上,經圍攻將其徹底殲滅。當場擊斃旅長薛文教,消滅副旅長趙武才等40余人,俘虜剩余殘敵450余人,繳獲輕重機槍19挺,步槍320余支。 
    至此,陽曲縣打頑固斗爭,同全山西一樣,也取得全面勝利。結束了陽曲縣犧盟會腹背受敵、兩面都要進行斗爭的局面,即在平川要與日寇漢奸斗爭,在山地要與閻錫山舊政權斗爭。在整個“晉西事變”打頑固中,我方除決死三縱隊稍受損失,決死一、二、四縱隊和其他新軍力量,在黨中央和北方局與各地黨委正確領導下,對閻錫山為首頑固派反動勢力,都給予嚴厲致命打擊,取得自衛反擊戰重大勝利。
    根據斗爭和統戰實際需要,閻錫山雖然反共、反犧盟會,但只要他沒公開投降日寇,對中國抗戰還是有利的。經中共中央秘書長王若飛,持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親筆信,出面與閻錫山進行調停,終達成和平協議。協議約定,山西晉西南地區,為閻錫山軍隊活動范圍,新軍決死隊的力量撤出;山西晉西北地區,為八路軍與新軍活動范圍,閻錫山的軍事力量撤出。雙方明晰勢力區域,規范各自活動范圍,結束了緊張敵對狀態。
    閻錫山名義屬下的三十三個團,全部脫離其隸屬領導。閻錫山地盤損失四分之三,軍隊損兵折將,潰不成軍。閻一怒之下,將趙承綬、郭宗汾等人撤職留用,將騎一軍、三十三軍的軍、師長全部撤職。閻錫山本想籍此殺一儆百,懲戒下屬,不料適得其反。此后,閻的部隊有的直接投靠蔣介石,有的竟然投降日寇,當起了“皇協軍”。閻錫山“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最終成了孤家寡人,傷心懊悔不及。
    1940年春,新軍各部重新整編,共編為為27個團。名義仍保留晉綏軍番號,仍擁戴閻錫山的領導,但不受國民政府中央改編,實際卻加入八路軍戰斗序列?谷諔馉巹倮,新軍正式編入人民解放軍建制,參加推翻蔣家獨裁王朝,為建立新中國又立赫赫戰功。
    在決定對陽曲縣精建會特派員馮建章,是否也要進行鎮壓,肖靖征求郭維屏意見。郭維屏覺得,此人雖是陽曲縣特務組織頭目,平日還算老實,也沒有民憤,覺得殺不殺都行。就留下其一條性命,同其他頑固分子一樣,經教育全部予以釋放。  
    留下馮建章性命,卻為郭維屏日后留下禍根。
    在史無前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郭維屏又被來自山西馮建章的“證人證言”坑害。在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砸爛一切,無法無天,無秩序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郭維屏已經飽受摧殘,身心遭到嚴重迫害打擊。本已身心憔悴,疲憊不堪,卻又因馮建章一個“證人證言”,增添了新的“歷史反革命罪行”,而更加陷入絕境。
    1968年夏,馮建章出具的“證人證言”,被時任國營349廠政治部主任徐同福大加利用。徐同福將其作為“特號重磅炸彈”,用以攻擊已經身在逆境,失去人身自由的郭維屏。使郭維屏又遭受人生最嚴重的危機。
    徐同福為滿足其一己私利,借機煽風點火,乘亂而上。為謀取國營349廠革委會主任位置,他利用“文革”動亂,乘整個社會秩序被打破,各級組織處于癱瘓,廣大黨團員和老工人都受到不同程度沖擊,人們人心惶惶之際。徐同福絞盡腦汁,開展各種名目繁多的“大批判”,使工廠處于停產半停產。組織工廠造反派,把國營349廠廠級干部一個個全部打倒。他標榜自己“歷史清白,忠于偉大領袖,要造走資派的反,是轉業的軍官,是偉大領袖最信任的人”。策劃、組織349廠“紅色造反團”頭頭,201車間青年工人郎化平(綽號狼崽子),大肆進行“打砸搶”。郎化平帶人沖擊廠辦公樓,沖進工廠廣播室播音間,肆意打砸、毀壞廣播室設備,制造了建廠以來最嚴重、最恐怖的武斗事件。 
    徐同福還指揮年輕、不明事理的郎化平等,利用他懷著對“階級敵人”的滿腔刻骨仇恨,組織“紅色造反團”人員,對郭維屏進行“車輪式”批斗圍攻。連續進行了十三天,不分黑天白晝。他們把犧盟會和決死隊,污蔑為“叛徒組織和反動軍隊”,“是薄一波的御林軍”。并對郭維屏進行卑鄙的人格侮辱,誣陷郭維屏是“大叛徒”,是“頑固不化的走資派”,大肆恫嚇與刑訊逼供。進行慘無人道的折磨毒打,進行殘酷的精神摧殘打擊,進行無休止的“批斗”。特別是夜深人靜之際,歇斯底里的吼叫審問聲,隨著噼里啪啦的打人聲音,從廠辦公樓二樓房間傳出,傳到300米以外廠區高墻的外邊,令所有路人毛骨悚然。徐同福對郭維屏進行瘋狂殘害的“重磅炸彈”,就是馮建章的“證人證言”(此事以后敘述)。
    當徐同福在場的情況下,他們用木制報紙夾子打,用200度白熾燈大燈泡烤,照眼睛、烤頭顱,拳打加腳踢。讓郭維屏站在凳子上彎腰90度,并長時間將雙臂后伸(稱為噴氣式飛機),并趁郭維屏不備時,又一腳把凳子踢到,把人從凳子高處跌落下來。造成郭維屏在戰爭年代右臂已經致殘,又形成新的右腿膝蓋致殘。百般折磨對黨赤膽忠心,對祖國竭誠奉獻,對群眾關心關愛,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從不考慮任何個人安危,從不謀取絲毫私利,清正廉潔,處事公正,一心為民,專門利人,無私無愧,敬業愛崗的老紅軍郭維屏。郭維屏因此險些斷送性命。
    徐同福采用卑劣的手段,如愿當上了一把手,執掌了國營349廠黨政財文大權。他將“立功”的打人兇手郎化平,由學徒期滿轉正不久的青工,直接提拔為349廠黨委副書記兼團委書記。1978年中央開展揭、批、查“四人幫”運動后,郎化平被免職。徐同福后被調離國防尖端企業,到哈爾濱發電廠任職。
 
    本站編輯:杜瑞

欧美h版经典手机在线看

<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