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難忘晉綏 » 晉綏娃 »

戰地黃花分外香---父親抗戰之軍事剪影

發布日期:2019-07-10 09:36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郭友蘇
    我的父親郭維屏,1914年1月23日出生,籍貫山西文水,曾用名郭屏、劉平。193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11月參加山西犧盟會。1937年后,歷任山西犧盟會軍政訓練班第七隊(七連)學員、靜樂縣特派員、神池縣特派員、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支隊長(兼)、陽曲縣特派員,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晉綏六專署民運科長、公安局代局長、局長,晉綏黨校學習整風學員,煙罰工作隊隊長,文水縣公安局長、組織部長,再次晉綏黨校學習學員,參加臨汾土地改革。建國后在太原鋼鐵公司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宣傳部長(未到任),(太原)國營第743廠計劃處長,(哈爾濱)國營第423廠黨委第一書記,哈爾濱市太平區區委書記(兼),(哈爾濱)國營第349廠黨委書記。曾參加1962年1月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七千人大會),“文革”中遭受七年摧殘迫害;謴凸ぷ骱笥秩螄鵂I第423廠黨委副書記、書記,國營第743廠顧問。1982年12月離休,1990年8月31逝世于太原。
    父親一生歷盡坎坷,跌宕起伏。雖備受各種考驗與摧殘打擊,但對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勞苦大眾翻身解放,為普天下人過好日子,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對共產主義信念始終堅定不移。 父親一心一意干革命,舍生忘死為人民,始終戰斗中在最苦、最危險的斗爭最前線。父親這一生,不怕苦,不怕死,不求官,不斂財,不謀私,不弄權,不爭功,不害人。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父親是1934年7月,在山西太原的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學習期間,由同班同學武永祥(武榮璽)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父親入黨時,正值中共黨內領導權被左傾領導把持。他們推行極“左”的冒險主義,致使白區革命力量損失幾乎百分之百,蘇區根據地損失百分之九十。中央蘇維埃政府和工農紅軍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二萬五千里長征。父親正是在中國革命處于最低潮時期,白色恐怖籠罩全國的惡劣環境下,冒著隨時犧牲就義的危險,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革命后,父親參與并經歷了,中國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擊倭寇侵略的抗日戰爭、國共兩黨爭奪政權的解放戰爭,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等重大歷史活動。
    父親的一生,親歷了中國現代史上許多重要歷程和事件。
    父親在抗戰時期,直接與日寇進行武裝戰斗,經歷戰爭嚴峻殘酷考驗,經歷生存環境艱苦卓絕,身體負傷右臂致殘。他能活到建立新中國,確實是萬幸中萬幸。
    父親的經歷,可能算不上驚天地,泣鬼神,也未必多么英勇壯烈,但畢竟是他的親身經歷。在其同伴、同學、同事和戰友當中,歷經各種艱難困苦與險惡,實屬僅有或為數不多者之一。期間,父親不僅要面對日寇、偽軍的“掃蕩”進攻,還要經常防備“友軍”、漢奸的夜間偷襲。更令人痛心和費解的是,盡管敵情形勢紛紜復雜,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對敵戰斗警報不斷,還要遭受黨內極左“小人”陷害。這也是東方文化,在華夏沃土結出的奇葩異果。
    歷盡滄桑,初心不改。父親為實現他心中理想,消滅人剝削人制度,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舍生忘死,一心為公,無怨無悔,始終不渝。按中央規定,父親是真正的1937年7月6日前,參加革命工作并接受根據地供給制的老紅軍同志。
    八十年前的三月, 1938年初春。父親在山西神池縣虎北村,率領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配合八路軍120師主力張(宗遜)358旅,面對瘋狂殘暴的日寇侵略者,進行了你死我活的激烈戰斗,直接打擊了進犯晉西北的日本侵略者。父親這一時期武裝革命斗爭經歷,在其整個革命歷史生涯中不是很長,他本人也從不向后人提及。
    只是2017年6月,我在山西踏查尋訪父親革命戰斗經歷,于太原找到了父親的歷史檔案。在三大本厚厚的檔案卷宗中,發現了八份,有關父親革命軍事武裝斗爭的記載。其中七份,是他本人親筆書寫。還有一份蓋有中共晉綏黨校公章,形成于1945年6月,中共晉綏分局黨校的《鑑定》,也予以明確清晰的記錄。
    父親參加革命后,開始是在白區統治的太原做地下工作。后來,又在統一戰線旗幟下的山西《犧盟會》,進行武裝抗日斗爭。初始在閻錫山舊政權轄區內,受中共《犧盟會》內的黨組織領導,利用統一戰線的合法身份,宣傳發動民眾,進行抗日救亡活動。
    他們整頓、健全犧盟會的基層組織,改造閻錫山舊政權體系,提出建議撤換不稱職的舊官吏;主持縣政、緝捕漢奸、安定人心,動員青壯年參加八路軍和決死隊,動員民眾支援軍糧軍鞋等等。雖然也有同閻錫山舊軍頑固派的戰斗,但主要精力是與日寇敵偽勢力斗爭。特別是面對強敵日偽軍一萬二千余人,兵分五路進犯圍攻晉西北之際,父親率隊配合八路軍主力,不怕犧牲,英勇殺敵,浴血奮戰岢嵐城,頑強戰斗虎北村。為打擊入侵侵略者,保衛建設晉西北(晉綏),作出積極貢獻。
    1944年中共晉綏分局黨校的《幹部登記表》中曾有記錄:1938年1月父親組建了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并以犧盟會特派員名義兼任支隊長;率部參加了八路軍120師組織的打擊日軍侵略者的虎北戰斗,父親他們在左翼青陽嶺打擊來犯之敵。
    1949年臨汾土改工作團的《幹部登記表》,1950年山西省委的《幹部登記表》,1952年的太鋼《幹部簡歴表》, 1957年在哈爾濱423廠填寫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印制的《幹部簡歴表》,也都記載父親1938年神池縣犧盟會特派員及兼游擊三支隊支隊長。
    上述記載的出現,僅是父親革命軍事斗爭經歷的一部分詮釋縮寫。
    敬愛的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二十八年,兒孫晚輩們一直懷念您,F根據父親檔案記錄記載,結合父親過去的回憶、手稿、筆記等,初步整理出此文。在清明節前夕,緬懷父親革命戰斗歷史,回憶追思高尚品德情操,激勵后人珍惜當下,愉快幸;詈妹恳惶。
     一、參加軍政訓練班
    1936年9月18日,犧盟會(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在太原成立。當時它是屬于閻錫山領導的,一個抗日群眾團體。但不久,由于中國共產黨和閻錫山,建立了一種特殊形式的統一戰線關系。它在事實上,又成了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直接領導下的,具有民族革命大聯盟式的,統一戰線抗日群眾團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進步組織。
    日本1931年發動9.18事變,東北軍一槍未放,全面退入關內。東三省流亡的學生,同全國大多數愛國青年一樣,處于一種愛國報國無門,想抵御日寇侵略,群情激奮又無從報效。當人們從報紙和各種渠道,得知山西有犧盟會抗日,無疑在全國點燃了一盞抗日明燈。各地的愛國青年,東三省的流亡學生,全國各大、中學校的在校學生,數千人如潮水一般涌向山西,來到了太原參加犧盟會。
    經考試,成績優秀者進入了犧盟會的軍政訓練班。他們來自全國二十二個省、市,尤以平津、東北、上海、武漢、山西、河南的人數最多。
    軍政訓練班和民訓干部團的建立,都是犧盟會組織民眾、武裝民眾,為抗日而建立山西新軍培訓骨干做準備。軍政訓練班地點設在父親的母校---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簡稱國師)對面。
 軍政訓練班的初始,是軍事訓練組,后來在此組基礎上,建成了第七連(又稱七隊),共有隊員(學員)有一百二十余人。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也是由這里組織的。軍政訓練班再后來又建立了四個連。其中的一、二、三連為沖鋒上士訓練班,學員大都是高小畢業生,主要學習軍事;第四連是培養下級軍士的;后來陸續成立了五、六、八、九、十、十一、十二等七個連,加上原有的四個連共計十二個連。
    父親是1936年10月,經考試被錄取,參加了犧盟會軍政訓練班。父親在軍政訓練班第七連(七隊)三班,隊長由犧盟會和軍政訓練班總負責人薄一波兼,指導員是雷任民,工作員是戎子和(戎伍勝)、張國聲。
    各連(隊)日;顒映瞧谌招菁偻,每日三個鐘頭,按步兵操典進行軍事訓練。頭一個月,訓練整隊的基本動作,以及跪下、臥倒等徒手動作。第二個月,每人發給一身灰色的軍裝,一只嶄新的六五式步槍,進行各種槍法動作訓練。戰斗訓練的隊伍,有時從太原城北門出,有時從南門進。隊伍通過太原最熱鬧的街道,經橋頭街、柳巷、上肖墻、壩陵橋等地方回到營房。這一套動作學完后,就出操到城外曠野地帶做戰斗訓練。
    除軍事訓練外,每天還有三個小時的政治課學習,主要由薄一波、戎子和、李力果等講理論課。內容主要是揭露日本侵華的罪行暴行,呼吁警惕中國面臨亡國亡種的危險,抨擊蔣介石“先安內而后攘外”的政策,宣傳犧盟會綱領、方針、政策,宣傳共產黨的統一戰線,宣傳日本必敗中國必勝等。學習以班為單位開會討論活動。有時組織學員到太原附近縣、村進行化裝講演,宣傳民眾起來抗日犧牲救國。也講一些閻錫山倡導規定的“按勞分配”、“物產證券”、“土地村公有”等必修課。
    所有軍政訓練班學員,都按部隊正規的班、排、連的建制組成。每連設有連長、副連長、排長、副排長,指導員、政治工作員。軍政訓練班學習期間,軍、政訓練各占一半內容。“七.七”抗日戰爭爆發后,周恩來、劉少奇、徐向前、程子華、蕭克、彭雪峰等,中國共產黨軍政高級領導人,都在這做過報告。訓練班學習時間沒有嚴格的期限,只要工作需要,作息時間都不固定。
    軍政訓練班的學員,雖然是進步勢力占絕對優勢,但也是統一戰線形勢下,形成的特殊訓練班。其中,既有我黨派出的政治工作人員,也有閻錫山安派的舊軍官;既有大批抗日革命的進步青年,“民先”隊員和共產黨員,也有少數思想落后,想升官發財和混飯吃的人員;還有一些由閻錫山派進來的“坐探”,和蔣介石打進來的藍衣社特務。人員構成成分復雜,斗爭也是很激烈的。
    軍政訓練班主要骨干學員,有的參加過“一二.九”學生運動,有的在基層和城鎮做過各種抗日救亡的群眾運動,也有來自太原及其他省、市,剛從監獄釋放出來的共產黨員和紅小鬼,還有中共中央北方局派來的部分黨員骨干。
    父親屬于從太原陸軍監獄釋放的省立國民師范學生,是犧盟會軍政訓練班招收的第一批學員。學習結業后,就分配到靜樂縣,擔任了犧盟會靜樂縣特派員。
太原軍政訓練班七連一班學員于1937年3月在太原合影。
    二、靜樂縣初建游擊隊
    1937年5月,父親結束了在太原由犧盟總會舉辦的,特派員軍政訓練班第七隊的學習,被派到靜樂縣任犧盟會特派員。
    臨來靜樂之前,犧盟總會發給每個特派員一張小卡片?ㄆ厦鎸懼愬a山的代號與化名,每一張的代號化名都不相同?ㄆ蠈懼嘏蓡T的真實姓名。犧盟總會規定,如有重大事情,特派員可向閻錫山直接寫報告,可以揭發任何人。特派員可按卡片上的化名,將信件寄到太原綏靖公署,閻錫山就能直接收到。父親就是帶著這樣“尚方寶劍”被派到到靜樂縣的。這也是犧盟會的特派員,能與閻錫山建立直接聯系的特殊渠道。
   “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大舉南下,九月下旬攻破雁門關等要隘,先頭部隊抵達繁峙。閻錫山政府許多要人驚慌失措,閻錫山布置在忻口與日軍會戰。忻口戰役激戰二十多天,戰線長達數十里,戰斗相當激烈殘酷,是“七.七”事變以來,在華北戰場上日、中雙方集中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個戰役,雖然殲敵萬余人,但戰役最終失敗。
    國共第二次進行合作,紅軍被改編成八路軍,并于八月底全部開赴山西前線抗日。九月,八路軍120師715團的工作團,進駐晉西北靜樂縣。帶隊的是715團政訓主任朱輝照(紅軍剛改編成八路軍時,蔣介石不許設置政治委員,只能按國民政府軍隊設置政訓主任)。朱輝照主任帶領工作團五十余人,包括團后勤部長劉達仁、營長彭德大、營教導員李建良等,在靜樂縣宣傳民眾抗日,積極擴大八路軍隊伍。
    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洛甫),要求八路軍開展游擊戰,軍委主席毛澤東也連發五個電報提出游擊戰爭。中共北方局也指示山西省委,繼續搞好和閻錫山的統戰關系,形成以八路軍為主力,犧盟會、決死隊參加,在山西造成數百萬人參加的游擊戰爭,來承擔起以游擊戰爭為主的華北抗戰。因此,在山西必須把壯大八路軍、擴建新軍、改造舊軍,發展各地游擊隊、人民武裝自衛隊的工作放在首位來抓。
    十月底中央軍、晉綏軍從前線后撤,好多潰敗退下來的軍隊途經靜樂。父親在靜樂縣組織民眾進行抗日宣傳,發動民眾積極參加八路軍,還把閻錫山發給山西新軍決死隊的一百條槍,也交給了八路軍使用。這一百條槍,是犧盟會決死四總隊隊長雷任民親手留給父親,用于發展靜樂縣游擊隊武裝的。
    這時的八路軍正急于擴充軍隊。對新擴充的八路軍部隊,國民政府既不給番號糧餉,也不給槍支彈藥補充。閻錫山對八路軍采取的也是既用又防,始終對八路軍存有疑慮和戒心。他既想讓八路軍為他保衛山西,去正面與日寇進行廝殺戰斗,卻又怕八路軍發展太快,而擠占他的勢力地盤。所以他也只對在國民政府花名冊上,有編制、有番號的八路軍部隊,給予發糧餉和補充槍支彈藥。對新擴充的八路軍部隊,既不管糧餉,又不管槍支彈藥。糧餉問題犧盟會可以在當地組織籌集,而槍支彈藥卻實在無法解決。這也是制約困擾八路軍發展的大問題。
    朱輝照主任找到父親商量,想用這一百條槍,以犧盟會的名義維持地方治安,共同組建靜樂縣抗日游擊隊,八路軍也派精干人員來參加。父親覺得建立游擊隊抗日保家是好事,八路軍實際有作戰經驗,有他們參加當然最好,而且犧盟總會也要求各地成立游擊隊、自衛軍,所以馬上就高興的答應了,同意共同組建靜樂縣抗日游擊隊。
    經商議,靜樂縣游擊隊以犧盟會名義組建,父親以犧盟會特派員身份總負責擔任隊長。下面的具體是:城關一區游擊隊由后勤部長劉達仁負責,婁煩二區游擊隊由營長彭德大負責,杜家村三區游擊隊由教導員李建良負責。游擊隊名義上父親是隊長,雖然他也組織安排各項軍事活動,但總負責實際還是朱輝照主任,只是當時統一戰線形勢的需要,不能公開宣傳介紹罷了。
    靜樂縣的游擊隊加上自衛軍,人數合起來將近三千人。在晉西北僅次于神池、朔縣兩縣,是晉北十三縣里人數最多的縣之一。游擊隊員由八路軍戰士和靜樂縣愛國青年共同組成,槍支都是由八路軍骨干們掌握,并教習靜樂青年如何使用。游擊隊打著擁護閻錫山“犧牲救國、抗敵救國、守土抗戰、民族革命”的旗號,以執行犧盟總會保境安民的名義,拿著這一百支槍在靜樂縣的主要路口設崗設卡,清剿土匪,打擊漢奸,維持靜樂社會治安,堵截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潰軍,收繳潰軍隨身攜帶的槍支彈藥。
    忻口會戰失敗,前線潰敗下來的軍隊像潮水,他們情緒十分低落,覺得中國軍隊打不過日本人,這個國家沒希望了。于是就一股勁兒的往南退,向太原的方向后退逃跑。好些士兵嫌槍支是個累贅,拿著搶還影響逃跑的速度,有的干脆把槍支彈藥隨手扔在路邊。靜樂游擊隊拾集了遺棄在路邊的武器,收繳了潰兵手中的槍支彈藥和軍用物資,粗略統計各種槍支近千條和彈藥無數。這些槍支彈藥都按照朱輝照的意見,被父親組織游擊隊員雇下馬車,派專人翻山越嶺陸續送往嵐縣,全部交到八路軍120師師部。  
當時八路軍120師的編制一共5個團,總共約8200人。這在當時蔣介石、閻錫山嚴厲控制八路軍編制裝備情況下,八路軍一下子獲得了這么多槍支彈藥,可以裝備八路軍至少兩個營到一個團的隊伍,的確令人非常高興和欣喜。
    有一次父親參與護送槍支彈藥,在嵐縣的八路軍120師師部,見到了師政訓主任(政委)關向應。關主任(政委)非常高興,拉著父親的手,當著朱輝照、王尚榮(715團團長)的面表揚父親,“你們為八路軍做了件大好事,解決了新擴編戰士沒槍的大問題,你們靜樂犧盟會可立大功了。”
    這么多的槍支彈藥被收繳下來,而且又不避諱的送往嵐縣八路軍120師師部,這在靜樂是一件重大事件。在整個晉西北和山西都是件重大事件,廣大的抗日軍民都很高興。而一直對犧盟會心懷芥蒂,時任靜樂縣縣長的姚淳,卻抓住此事開展了報復。
    父親到靜樂后,把犧盟會工作開展的轟轟烈烈。他們積極發動民眾,真心真意抗日。特別是改選了靜樂縣的原來犧盟分會,把原來姚淳安排的舊官吏人員選了下來,換上了民眾擁護的進步抗日人員。犧盟會大權掌握在共產黨手中。姚淳一看靜樂的民眾真正發動起來了,民眾擁護犧盟會,大家都圍繞犧盟會轉,覺得是犧盟會搞亂了他的統治,使他在靜樂縣很沒面子。心懷不滿尋找機會,一心要搞垮犧盟會。
    9月20日,由周恩來倡導,閻錫山同意的“戰總會”(又稱戰動會或動委會)也在太原的山西大學成立,(實際對外宣布時間是11月)。它是不同于犧盟會組織形式的,另一個在山西的統一戰線組織。閻錫山只允許戰總會在那些已被日寇占領,或者即將被日寇占領地區----長城內外十八縣、察南五縣及綏遠去“動員”。只在有關的各縣區街村設立組織,由縣長、區長、犧盟會、公道團各派一人,與當地駐軍代表及有關民眾團體代表若干人組成。11月,靜樂縣戰動會成立,父親作為靜樂縣犧盟會代表也參加了縣戰動會的領導。
    由于犧盟會在農村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得到了廣大農民和愛國勢力的擁護贊揚。農民們要求消除社會的不公平,要求制裁地方的壞官壞紳壞人,開始與村長、村副們清算賬目,廢除減輕過重的苛捐雜稅。這些都從根本上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舊靜樂縣縣長姚淳,抓住槍支彈藥送給八路軍這件事,將父親向上峰進行了告發。
    十一月的一天下午,父親正在組織縣里的村政協助員開會。忽然接到二戰區行營的電報,令他即刻動身,到二戰區行營接受勘訊。父親不敢怠慢,借了一輛舊自行車,立即起身前往太原。父親在路上邊走邊想,究竟是什么事情,這么急要他區二戰區行營。跌跌撞撞翻山越嶺,摸黑走了一夜山路,天亮時趕到太原。到太原后,父親立即先到犧盟總會匯報情況。
    犧盟會總會會長由閻錫山掛名,實際日常領導是常委薄一波和梁化之(梁敦厚)。薄一波曾兼任父親在軍政訓練班七隊的隊長。見到薄一波同志后,他十分焦急的問詢父親,靜樂的具體情況如何,并說靜樂縣縣長姚淳告發了你。說靜樂縣犧盟會特派員郭維屏,身為犧盟會特派員,已經參與縣政,卻不思報效閻司令長官,私自把上千條槍彈藥送給八路軍,有悖閻司令長官信任委派等等。還說閻錫山作為第二戰區行營司令長官,獲悉靜樂槍支交給八路軍事件很是震怒,已敕令二戰區行營和犧盟總會嚴查。并讓父親有心理準備,應對此事如何解決。還安慰父親既然事情發生了,就不要害怕,不要著急,咱們共同想辦法解決。
    薄一波同志因有急事處理,在離開犧盟會總會前,又交代了主持工作的常委牛蔭冠說,閻司令長官很震怒,要徹查靜樂槍支問題,你替我帶他去一下二戰區行營,給閻司令長官當面解釋說明情況。說我另有突發急事,不能親自前來,萬分歉意,過后將當面向閻司令長官謝過。并說“一個靜樂事件、一個定襄事件,鬧不好就要把犧盟會搞垮,我們一定要把靜樂這事情處理好。” 牛蔭冠同志詳細問詢了父親,了解靜樂事件的前后經過。囑咐父親,關鍵是一定要統一口徑,回答問題要前后一致,千萬不能承認把槍支彈藥給了八路軍。就說姚淳嫉妒你能力才干與品行,你們日常公干有過爭執和不快,是姚淳無中生有造謠誣陷你等等。
    牛蔭冠還介紹了犧盟總會最近向閻錫山提出了:《犧盟會向政府與同胞哭泣陳詞》的建議。建議提出七條抗戰新主張。其中,第二條就是主張嚴懲阻礙戰時動員及動員不力的官吏。為此,山西教育廳長冀某已被迫辭職,六十一軍軍長李服庸不加抵抗放棄天鎮,也受到閻錫山親審而執行槍決等。      
    牛蔭冠帶著父親,一同來到二戰區行營,等候閻錫山的當面召見。恰逢當時閻錫山不在行營,他的上校機要秘書梁化之(梁敦厚),也是閻的親信和姨表侄,是犧盟會的另一實際負責人,代表閻錫山接見了父親和牛蔭冠。上世紀三十年代秘書概念職權,與現在秘書的概念職權,是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中國國民普遍沒有文化,因此秘書一職,都是相當一級的官吏。因而犧盟會的各個中心區秘書,也是犧盟會的地區一級領導。由于梁化之的身份十分特殊,他既是閻錫山的嫡系親信,又是受閻錫山委派擔任犧盟會的總干事,是名義上的犧盟會最高領導。大家也都知道,他將來就是閻錫山的接班人。而且犧盟會特派員下派各縣時,都帶著與閻錫山授予的“尚方寶劍”小卡片,可以向閻錫山直接寫報告揭發任何人。
     父親因此也就按著牛蔭冠囑咐,理直氣壯的否認這件事。只承認在靜樂縣,我們與八路軍有過行動配合,根本沒有把槍支彈藥給過八路軍。都是靜樂縣長姚淳嫉賢妒能,無中生有,造謠污蔑。并表示,我愿以個人腦袋性命擔保,如有此事,愿接受閻司令長官最嚴厲制裁等等。心想反正豁出去了,該發生總會發生,怕也沒用,一切都聽天由命吧。
     父親說,姚縣長他心胸狹隘,忌賢妒能,平日里為官消極慵懶?箲痍P鍵時刻,阻礙動員,不理政事。對犧盟會靜樂分會的改選有成見,對靜樂民眾的宣傳動員不支持。時常破壞犧盟會的公干動員活動,為此我們已發生過數次爭執。目前,正值山西危難時期,姚縣長厭棄職守,準備逃跑,已安排家眷收拾包裹行李,準備離開靜樂。按照閻司令長官教導“扶植好官好紳好人,制裁壞官壞紳壞人”訓示,姚縣長雖然在位,卻既不理政,又不現實勝任,阻礙戰時動員,長官行營應懲辦這樣的縣長。梁化之聽完父親匯報,又征詢了牛蔭冠意見。牛蔭冠在父親陳述基礎上,進行了補充說明,也要求撤查姚淳,徹查厭棄職守、阻礙動員,誣陷他人的官吏。
     梁化之詢問父親一些個人籍貫、簡歷情況,又詳細詢問了關于槍支彈藥去向的具體內容。最后總結歸納說,是不是這個意思:決死隊留給靜樂的槍支彈藥,你們沒有給過八路軍。靜樂犧盟會游擊隊,只是與八路軍有過行動配合。決死隊留下的一百條槍,還在靜樂犧盟會游擊隊手里。父親說對,就是這回事情。梁化之想了一下,當即表態決定:立即撤換姚淳靜樂縣縣長的職務。并稱贊說,郭特派員忠于職守,臨戰不亂,應予嘉獎。并當場獎勵父親沖鋒槍一支。
     離開二戰區行營,父親如釋重負,當即又趕回靜樂。就這樣,轟動山西犧盟會歷史的“靜樂事件”,在犧盟總會實際領導人薄一波,以及牛蔭冠同志的正確引領幫助下,輔以父親的英勇果敢,臨危不亂,機智應對,以姚淳被撤銷縣長而結束。
     姚淳縣長被撤職,在當時山西影響震動相當巨大。很多舊官吏一看姚淳被撤縣長職務,都覺得阻撓犧盟會工作,繼續慵懶是不行了。要么與犧盟會積極抗日,要么自行告退回籍當寓公。姚淳是山西抗戰初期,被撤職的第一個縣長。此后,山西陸續又撤換了一批舊縣長。后來,山西省公署曾電訊各縣縣長意見,凡自覺身體志趣不能勝任者,可自行告退。最后的征詢結果,有七八十個縣的縣長表示要“自行告退”。在已淪為敵后方的雁北多數縣,就換上了由犧盟會推薦的,勇于負責的犧盟會干部和進步青年去當縣長。
     此后,靜樂犧盟會工作更加如火如荼的開展,這一百條槍,朱輝照主任也還了回來,被用在后來擴大的靜樂游擊隊上。
     1937年12月,父親奉調離開靜樂調到神池,又開始了新的戰斗歷程。
      三、在神池組建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與日寇直接交鋒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三個主力師。八路軍兩個師先從陜西渡過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御敵。115師駐在晉東北地區,120師駐在晉西北地區。
     晉西北地區自古就是山西最貧困的地域。神池、岢嵐等縣地處晉西北高原。境內群山綿遠,溝壑縱橫。地貌是丘陵、山地、盆地等多類型,丘陵占絕大部分,可耕種土地面積少。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干旱又多風,氣候也不利莊稼生長,人類生存環境比較惡劣。
     父親1937年12月初,來到岢嵐中心區的神池縣。按照犧盟總會的安排,父親公開職務是犧盟會神池縣特派員,實際是來發展岢嵐地區軍事武裝。因為父親有過在山西軍政訓練班學習的經歷,又有組建靜樂縣游擊隊的經驗。所以上級委派他到離日寇更近,地域更加偏遠,條件更加艱苦,地處晉西北北端的神池縣工作。父親以犧盟會神池縣特派員的名義身份,組建神池縣抗日武裝,領導發動當地民眾,開展山地游擊戰爭。父親領導組建的犧盟會神池縣游擊隊,成立不久就編為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父親兼任游擊三支隊的支隊長。
    當時,閻錫山把全省105個縣編為7個行政區,岢嵐中心區是第二行政區。所轄有:岢嵐、神池、河曲、五寨、寧武、保德、偏關、朔縣、平魯、左云、右玉等十三個個縣,屬于閻錫山的第二政治主任公署管轄。當時犧盟會岢嵐中心區的領導(秘書)是張國聲。
    日寇侵略中國,已突破雁北防線,從北向南推進,經過忻口戰役后,南下占領了太原。山西境內既有日本人,又有中央軍、晉綏軍,還有八路軍、決死隊。犬牙交錯,縱橫復雜。
    1937年12月14日,日寇對南京軍民開展大屠殺,前后持續40多天。大屠殺的陰影籠罩了全國,也籠罩著整個山西。閻錫山政權的軍、政官員更是恐日情緒嚴重,大家都在做逃亡準備,舊政權的官吏幾乎無人理政。殘留的一部分舊軍隊,大部也都失去指揮和抵抗能力,上下只顧逃命,官兵互不連接,各行其是,軍無斗志。各地的漢奸、特務活動猖獗。閻錫山看到舊軍、舊政權的腐敗無能,為了保持山西一隅之地以圖再展,形勢逼迫他不得不大力依靠犧盟會和新軍。只有這樣,他才不至于被日軍逼得流亡他省,寄生于蔣介石籬下。不至于他的舊軍隊、舊政權完全崩潰。
    父親就是在這種惡劣危險的形勢環境下,來到晉西北神池縣。當時正值隆冬,天寒地凍,兵荒馬亂,人心惶惶。神池縣又是敵、我拉鋸地區,情況更為復雜,人們高度緊張,舊政權人員都已逃跑。我黨大部分人員也都撤出城外,城里只留下少數領導骨干堅守工作。父親作為犧盟會神池縣特派員和游擊隊隊長,是共產黨在神池縣唯一抗日武裝力量的領導。他同地下的中共神池縣委書記劉英(張重民),以及公道團團長張道一、婦女工作團李光清團長、犧盟會協助員孔玉等,堅持在神池,對敵繼續戰斗。
    一方面,他們發動組織域內民眾,成立縣、鄉自衛軍,加緊在村口、路口、鄉間要道的盤查防范,重點是防間(諜)防特(務);另一方面,對民眾加強抵御日寇,正義戰勝邪惡,抗戰必勝,守土愛鄉等教育,樹立民眾抗日信心;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神池人自己的抗日武裝力量,武裝保衛神池,保衛家鄉父老鄉親。
    父親到任后,在神池縣委正確領導,和其他抗日團體的支持下,很快就發展組織了民眾自衛隊6000余人,建立了神池縣人民武裝自衛隊。神池縣人民武裝自衛隊,上面設總隊部,下面設置是:大村設有小隊,編村設有中隊,區里設有大隊。每個編村派出專職隊長。后來在此基礎上,從中又挑選能離家的精干人員,組建了脫產的神池縣抗日游擊隊,共有游擊隊隊員300多人。因為情況緊急,形勢所逼迫,游擊隊一組建,就馬上進行政治教育和軍事培訓。培訓除父親親自進行教授培訓外,還聘請犧盟會岢嵐中心區秘書張國聲,八路軍的參謀劉忠等人來講課。
    神池縣游擊隊集中訓練時間不長,就開到離日軍據點較近,位于興縣、嵐縣與岢嵐交界處的界河口。父親也就趕上并參加了,抵御日軍南北兩線夾擊,五路圍攻晉西北,這一在中國抗戰史上,留有重要記載的歷史戰役事件。
    1、日寇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發動首次圍攻
    1938年2月下旬,日軍第26師團黑田旅團8000余人,會同偽蒙軍李守信部3000余人,合計糾集日偽軍12000余人,從北面分三路向晉西北根據地圍攻,企圖摧毀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與此同時,南面的太汾公路也有日寇兩路之敵。日軍在占領離石(今離山縣)后,進至黃河東岸軍渡、磧口,隔岸炮擊陜甘寧邊區八路軍陣地。南北兩岸敵人同時將進攻目標指向黃河,更擺出一副要進攻陜甘寧邊區,“圍剿”奪取延安的架勢。
    2、八路軍決心粉碎日寇圍攻
    此時的晉西北戰斗形勢萬分嚴峻危急。日軍分五路從南、北方向,兩面夾擊,合圍進攻,進犯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寧武、神池、五寨、岢嵐、偏關、河曲、保德7縣全部失守。此時的“友軍”的中央軍、晉綏軍部隊都已潰逃。八路軍主力部隊的120師正在忻州、陽曲一帶破襲鐵路,父親領導的神池縣游擊隊,也奉命撤離神池縣城,全部集中到岢嵐縣整訓,被改編為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面臨日寇強敵的大軍壓境,整個晉西北軍事防守空虛,根據地面臨極其嚴峻考驗。
    120師賀龍師長聞此情況后,也星夜率隊緊急回師晉西北。
    3月初,當120師回到預定地區時,敵情開始發生變化。南面進占軍渡、磧口之敵,主動撤離黃河渡口;北面進占保德之敵,也放棄河西陜甘寧的府谷,將兵力轉向五寨集中,并且占領岢嵐縣城。
    賀龍師長分析考慮,發現了日軍真正意圖:表面進攻陜甘寧邊區是假,圍攻晉西北根據地才是真。南面行動的日軍只是配合,而北面進犯日軍的才是真正的主力。另外,日軍占領五寨、岢嵐,遠離補給,孤軍深入,也犯了兵家大忌。五寨、岢嵐地區群眾基礎好,地形山嵐起伏,有利于我軍打伏擊。賀師長當即決定:采取圍點打援,各個擊破的辦法保衛根據地。一方面,命令359旅部隊和當地游擊隊,合力圍困岢嵐縣城;另一方面,將358旅部隊布置岢嵐、五寨之間準備打援。
     3、圍困岢嵐戰斗
    岢嵐縣城比較獨特,城內地勢較高,而且沒有水源,民眾日常用水,都需到城外的嵐漪河去取。日軍占領岢嵐縣城,雖有1000多人駐防,但在3月7日被八路軍和岢嵐游擊隊圍困后,飲水成了一大難題。只要日軍一出城取水,八路軍和游擊隊就打擊取水的日軍,迫使日軍龜縮在岢嵐城內。由于我軍連日圍困,岢嵐與周邊交通阻斷,糧彈無法補給,日軍又沒有水喝,日軍軍心大亂,人人極其恐慌,日軍被迫于3月10日棄城逃跑。當日軍逃到岢嵐三井鎮時,又被我八路軍游擊隊連夜發起猛攻,日軍眼看等候援軍無望,就逃到五寨縣。
     4、圍困五寨戰斗
    日軍逃到五寨后,雖然也組織了突圍,但都被八路軍擊退,無奈就堅守城內負隅頑抗。
    在研究如何作戰時,當時120師內部意見不盡一致。有主張實行強攻奪城,有主張長期圍困,有主張等待時機再說。賀龍師長認為:五寨縣城是老城池,城墻極其堅固,我軍炮火不足不硬,倘若強攻對我極為不利;還是采用老辦法圍點打援,以一部兵力圍困五寨縣城,以大部兵力打擊增援之敵。
    3月17日,八路軍120師358旅進至神池縣境內。此前,神池縣城已被日軍占領。在離五寨縣城較近的神池義井鎮南面,是丘陵地貌的虎北村與山口村。八路軍358旅與從神池縣城過來增援五寨,1000余日軍發生正面遭遇戰。
    120師358旅在張宗遜旅長指揮下,迅速搶占有利地形,依山傍樹,居高臨下,向日軍發起沖擊。八路軍的很多戰士因為急行軍趕路,他們的鞋子都走壞了,赤著腳在雪地里同日軍進行戰斗。
    虎北村戰斗打的異常慘烈。日軍有炮火支持,炮彈橫飛,氣浪翻滾,氣勢極其嚇人。八路軍將士,無所畏懼,勇敢沖鋒,最后展開白刃戰,與日軍拼刺刀廝殺。父親率領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在358旅左翼清陽嶺進行配合助攻,也參加了此次激烈戰斗。經過激戰6小時,當晚就將日軍全部擊潰。剩余殘敵竄入義井鎮,我軍又追擊到義井鎮附近。此次戰斗共殲日軍300余人,俘日軍軍官1人,繳獲輕重機槍3挺,馬步槍20余支。
晉西北首次反日寇五路圍攻作戰要圖
    1938年2月21日—1338年4月1日八路軍一二○師收復七城
    此次戰役,通過圍困岢嵐、五寨,夜襲三井鎮,組織義井鎮、虎北村戰斗,神池鳳凰山伏擊戰,八路軍共殲敵1500余人。截止4月1日,八路軍陸續收復了寧武、神池、岢嵐、五寨、保德、河曲、偏關等7座縣城,把侵占晉西北的日本侵略者趕走。取得了晉西北首次反圍攻戰役勝利。
    戰斗結束后,據被俘的日軍俘虜交待:這次進攻晉西北的目的,就是“逼迫支那軍(八路軍)西渡黃河”,要“勇武競進”,“一月內占領晉西北”。
    這一戰役是八路軍120師東渡黃河后的得意之戰。此戰,開創了八路軍一鼓作氣,英勇頑強,連奪7城,在攻城中攻堅,在運動中殲敵,積小勝為大勝,能打大戰役的先河。同時也壯大、鞏固并發展了晉西北革命根據地。
    它是八路軍120師全體參戰,新軍決死四縱隊和各游擊隊,首次戰役性的大部隊作戰配合。大家積極參加,勇敢作戰,相互銜接。特別是賀龍師長的英明指揮。體現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隊的同仇敵愾,實現了在戰役上的緊密配合。極大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狂妄囂張氣焰,擴大了八路軍新軍和游擊隊正面政治影響。進一步鼓舞了山西和全國人民斗志,彰顯了游擊戰爭的巨大特殊威力,增強民眾戰勝日寇侵略者的勇氣和信心。更打破了日軍強大,不可戰勝的神話。
    此次戰役被列入中共人民解放軍軍史,八路軍各部隊光榮發展史。后來軍事學家說:此次戰役的勝利,是華北八路軍抗日戰場上,規模大于平型關戰斗的戰斗。被編入《敵后戰場規模大于平型關戰斗的十大戰例》之一。
    父親親歷了五路圍攻晉西北這一戰役。他率領的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也經歷了抗擊日寇侵略者戰斗的戰爭生死考驗。此次戰爭結束后,岢嵐中心區游擊三支隊,奉命被集體編入新軍決死縱隊,加入了馮基平的決死四縱隊十九團。
    父親強忍戰友犧牲的悲痛,掩埋好犧牲戰友的尸體,擦干凈身上的血跡,告別了他親手組建的部隊。繼續拿起槍桿,留在神池的大地,迎接新的更加艱巨的戰斗考驗。
       寫于2018年4月23日
    (作者郭友蘇,郭維屏之子,哈爾濱市政府辦公廳退休干部)
 
     本站編輯:杜瑞

欧美h版经典手机在线看

<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