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難忘晉綏 » 晉綏娃 »

我的紅色晉綏尋根之旅(一)

發布日期:2018-10-22 13:48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龔曉鐘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對我來說顯得特別有意義,因為我和丈夫李沛、二姐龔于屏及二姐夫潘林,一齊奔赴山西興縣,探訪了當年我的父親和母親曾經生活、工作和戰斗過的原晉綏邊區所在地,親身感受了晉綏這片熱土的風貌,感受了老區人民的優良傳統和人文情懷,感受了樸素而卓絕偉岸的晉綏精神…… 
   我和丈夫李沛乘坐蔡家崖號到達興縣后,在蔡家崖火車站合影留念。
    今年,是我的父親龔子榮誕辰一百零四周年、母親桑一偉誕辰一百周年的重要年份。為了更好的紀念他們,我的哥哥龔奮生、大嫂周翠英,于六月份赴興縣,參加了由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組織的“蔡家崖號”通車典禮活動。
    6月20日,參加“蔡家崖號”通車典禮活動的晉綏兒女排著隊,自己掏錢購買“蔡家崖號”首發客運列車的車票。圖為我的大哥龔奮生和大嫂周翠英在購票窗口買票。
   七月份,在北京又舉行了小型的家庭紀念活動。主要是將我們兄妹三人(龔奮生、龔于屏、龔曉鐘)共同撰寫的家庭回憶錄《難以釋懷的記憶》,獻到八寶山玉岑園爸爸媽媽的墓碑前,以及分別贈送給一些親朋好友。
   而這次興縣尋根之旅,可以看作是家庭紀念活動的續篇。
   9月30日,我和丈夫從深圳乘火車出發,途經湖南、湖北、河南、陜西等地,一路到達山西興縣。這是八十多年前,我的媽媽放棄考入武漢大學,毅然回到故鄉(我的母親是臨汾人)參加抗日斗爭曾經走過的路。今天我們循著這條路,再次體驗父輩當年的艱辛歷程。
我親愛的的爸爸媽媽
    說來慚愧,我的父母在這塊土地上奮斗,我們的家也是從這里開端,我卻從來沒有來過。我的丈夫李沛,曾經于2013年與一批晉綏兒女赴興縣,參加120師中學的奠基典禮。并且,在典禮上集體朗誦了他創作的長詩《沿著歷史的足跡》。而且,他的父親李智盛,當年也在晉綏地區鬧革命,曾經是八路軍120師特務團的一名戰士。
    我的二姐和二姐夫,因為搶購不到北京至太原的高鐵票,特地從石家莊繞道至太原。而他們的兒子和兒媳婦、我的三姐一家,原也計劃一起參加此次尋根之旅,結果都因為搶購不到北京至太原的高鐵票而遺憾未能前來。
    在太原至興縣的“蔡家崖號”列車上,我盡情飽覽黃土高原的壯麗風光,按捺不住激動急盼的心情。
    我的父親少年時代便隨著我爺爺從福建遷移至山西,他不止一次說過,他不是福建人,是山西人。
   十月二日中午,我們抵達興縣,民政局退休副局長王波和縣委辦公室主任牛在望來接站,安排我們住在黃河大酒店。
   下午,我們先參觀了坐落在興縣城內東北隅的玉京山麓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在陵園展覽室內的墻壁上“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名錄”中,有我父親的名字,并且附有照片。我和丈夫向我的父親和所有的英烈及革命前輩們鞠躬致敬,沒有您們艱苦卓絕的付出以及無私奉獻的鮮血和生命,也就沒有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夫妻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玉京山麓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
    這個烈士陵園可真是不簡單。陳列著1600多位晉綏烈士英名,安葬著122位晉綏革命烈士。1989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我的二姐和二姐夫晚上九點多才趕到興縣,由興縣電視臺長牛亞平接到酒店,與王波局長及政法委書記劉云等共進晚餐。
 
文/圖: 龔曉鐘
本站編輯:林子

 


欧美h版经典手机在线看

<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