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難忘晉綏 » 紅色舊址 »

小善村抗戰歷史(一)

發布日期:2019-02-25 20:15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郭永清
--賀老總和120師在小善村記事
小善村簡介
    興縣孟家坪鄉小善村(原小善鄉政府所在地,清末、民國以及抗戰時期一直都是村公署所在地),位于興縣的中部偏西地區,村子四面環山,溝壑縱橫,交通極為不便。小善村坐落在各條溝壑的交匯處,加上四周連綿不絕的山脈,村莊的隱蔽性、轉移靈活性較好?箲饡r期小善村與附近相鄰村莊的連通主要是靠翻山越嶺盤曲的羊腸小道,由于溝壑狹窄,車輛不能通行,機械化裝備難以施展開來,物資裝備要轉移只能靠人力擔挑肩扛。
今日小善村(前村)
    小善村西北面翻山可到大善村、陽塔村、康家墕、石嶺則、石愣則、蔡家崖北坡等地;東南方向有侯家溝方向的大路可到達姚家塔、陰家溝、橫城、向孟家坪方向行進;拐進麻衣溝轉到圪蛋上、白家墕、坡底村;南面可翻過南梁山或拐進后則溝轉到水泉塔、有仁村、瓦窯墕、南寨底、團棗墕、賀家洼等地,西面經元溝村,轉賀家梁、賀家塔、石家吉、石樓吉到達巡檢司,可從那里渡過黃河進入陜西境內;從北面經小善畔,可轉到馮家莊、西洼村、趙家川口、黑峪口、張家灣、碧村等地,之后可渡過黃河進入陜西。
今日小善村(后村)
    從戰略角度看,這里的地形便于隱蔽、轉移、設伏、堅守,可謂進可攻退可守。由于翻山和溝壑可選擇方案較多,可靈活地利用地形優勢跟日本鬼子展開游擊戰。
歷史背景
    1940年120師駐扎興縣李家灣村。同年6月日軍掃蕩,120師撤離李家灣。掃蕩長達一個月,掃蕩后司令部駐扎在小善村。其他機關和秘書處仍在李家灣。
   1940年9月1日,120師首長在興縣李家灣向蘇聯塔斯社記者別羅夫介紹百團大戰情況時合影。左起:關向應、賀龍、別羅夫、甘泗淇。圖片來源:八路軍第一二0師畫集
   從這時起小善村成為120師司令部的臨時駐地。1941年4月左右司令部附屬機構也搬進小善村。從1940年至1942年底,斷斷續續居住累計約18個月,一直到1942年11月成立晉綏軍區,司令部才搬離小善村。
   期間賀龍同小善村人民相識相處,關系十分融洽和諧。幾代村民念念不忘過去賀龍和小善人民共同抗日的難忘歲月,當時的軍民魚水情始終是老一輩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那一輩人的故事在小善村代代相傳。老百姓念著賀老總的好,至今大家仍然親切地稱呼他賀老總。
    為了紀念戰爭年代軍民團結抗日的光輝業績,教育后代不忘國恥,熱愛祖國,發揚先輩的光榮傳統,永遠跟黨走,激勵后輩為祖國的繁榮強盛發奮努力。我們整理介紹賀老總等老前輩們在小善村的情況。
本文作者:小善村村民郭支厚 郭建業
本站編輯:林子

欧美h版经典手机在线看

<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