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紅色專欄 » 晉綏戰地通訊 »

民兵圍困岔口的經過

發布日期:2018-09-14 20:09    來源:抗戰日報    作者:伍宇

   

     久經我軍民圍困的岔口敵人,于7月22日被迫撤退了。10個月以前——去年9月間敵人在這里扎據點時,是企圖以此控制東西胡蘆、四道川、中西川等四條大川(岔口是大川會合點),并進而向內“蠶食”根據地的,F在敵人被打擊的自毀工事狼狽撤退了,在這個勝利中,茲就戰斗中的民兵一翼,略敘述我們取得勝利的經過。
    敵人初占岔口,曾經囂張一時。當時8個敵兵就敢到20里的地方活動,20多個偽軍就敢到據點25里以外的地方去搶劫,當時民兵數量不多,缺少戰斗經驗,他們還不能獨立打擊敵人。
    但是,正規軍對民兵積極扶植,采取師傅幫徒弟的辦法來培養民兵,每到據點附近活動時,都把民兵帶上。因為民兵熟悉地形,他們一般擔任偵察、警戒,和完成一些次要的戰斗任務(如打擊偽軍,捉漢奸等)。這樣經過多次戰斗,民兵們作戰經驗不斷充實,戰斗力也越來越強大,到第一次襲擊岔口時,民兵戰斗力已大為提高。當日民兵大隊副率領兩小隊民兵和正規軍一同沖入岔口,并把正規軍準確的帶到預定地點。在戰斗中雖然一個民兵負傷,但他們始終很勇敢沉著的與正規軍并肩作戰,直到把敵人消滅。等到今年春天,民兵已經鍛煉成為一支獨立作戰的力量。為了保衛春耕,他們配合正規軍把據點敵人圍困了起來。在統一指揮下,民兵們以小隊為單位輪流活動,或在據點、碉堡周圍襲擾敵人,或在遠山監視敵人。雖在嚴寒侵襲之下,他們從不擅離戰斗崗位(某村民兵曾在通芝蘭的大山上日夜警戒敵人一星期之久),他們憑著愛護祖國和保衛家鄉的熱忱,憑著對地形的熟悉,與敵對峙,日夜不停地戰斗著。
    困居碉堡之敵,不時受到來自各方的槍聲和子彈的威脅。為了擺脫這種苦境,敵人一面堅守碉堡,一面派出一部分兵力出外埋伏山頭,企圖捕捉民兵,但他設伏的山頭,民兵偏偏不去,而在另外的山頭,則又發出意料不到的槍聲。敵人被迫轉移時,民兵立即繞過道前去,不等敵人到山腳了,敵人原在的山頭上即有民兵的子彈飛來。有一次10多個敵人半夜埋伏在東山,但天明時西山發現了民兵的槍聲,碉堡敵人在機槍掩護下出來向民兵沖鋒,另一山頭的民兵就向碉堡攻擊,東山頂伏之敵見勢不佳,下山搶救碉堡,而在他們剛剛埋伏的東山上又殺出了民兵的槍聲,出擊西山民兵之敵乃不得不退回碉堡掩護東山撤退之敵,民兵乘敵慌亂,將敵痛打一頓。自此以后,敵人再也不出碉堡來找民兵打仗了。
    敵人想死守碉堡寸步不離,但是他們必須出碉堡來砍柴挑水和大小便,于是民兵們提出了口號:“不讓敵人燒交城山的柴!”“不讓敵人吃交城山的水!”敵人一出碉堡,立刻有槍彈射來,敵人被迫于夜間挑水、拂曉打柴,但槍彈照樣打在敵人身上。
    在無人的圍困區,民兵們積極活動,兩次攻入岔口捉出偽書記2人,并把土炮、榆木炮抬到碉堡對面山上轟擊敵人,有一次幾個敵人剛出碉堡就被土炮轟了回去,另一次神槍手的子彈把敵人的哨兵一槍擊斃,以后敵人碉堡上放哨的頭也不敢抬了。7月22日敵因我軍民時刻襲擊,無法立足,遂毀壞碉堡,自行撤退。民兵們知道了這消息,馬上到東社岔口間大路上設伏,敵人果然中了埋伏,一頓痛打,敵遺尸3具、步槍1支,掉頭翻山越岺逃去。
    23日上午,民兵已在破碉堡上放起哨來了。
    在我軍圍困岔口的戰斗中,民兵們作了偉大的貢獻,并在戰斗中壯大了自己,比半年前,數量和質量都大不相同了,F在民兵已建立了按月檢查匯報的工作制度,內勤和政治工作制度,民兵糧票制度和預決算制度,建立了良好的群眾紀律,并在戰斗中鍛煉出了真正為民兵們所愛戴的領袖。
 
◆ 原載《抗戰日報》1943年9月9日第二版
本站編輯 林子 

欧美h版经典手机在线看

<center id="o8ciq"></center><center id="o8ciq"><s id="o8ciq"></s></center>